社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随访过程中的情志护理

时间:2022-07-04 02:42:37

社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随访过程中的情志护理

摘要目的:探索情志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在社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随访过程中进行访谈,并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情志护理。结果: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情志护理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对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采取以社区随访过程为切入点,以神志护理为重点的个性化护理,提供医疗、信息、情感支持,可减轻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心理障碍,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随访情志护理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尚不能根治。由于AIDS的危害性和不可治愈性,当患者得知患AIDS或感染HIV病毒时,多出现震惊、否认、愤怒、惊恐、忧虑、悲伤、恐惧、焦虑等一系列的情绪变化,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情志护理,支持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改变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显得尤为重要。近5年来,利用现有的中外支持和合作项目在社区开展了随访与宣传教育工作,采用情志护理法护理AIDS感染者及患者,现报告如下。

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心理特点

HIV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患者,病程长,病情变化大。通过随访发现新疆的HIV感染的发病时间经历5~7年。随访过程中发现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自卑,都渴望能够延长生命,大部分人有悔恨心理,少数人有轻生的想法和行为,还有部分人存在报复心理。能够延长生命,多数患者有悔恨之心,少数患者有自杀行为,还有部分患者有报复心理。

焦虑与恐惧:通过各种途径获知目前艾滋病还无普遍有效的疫苗,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后易出现恐惧感。同时,担心自己受到别人的冷漠,担心家人受到牵连,担心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在这种恐惧心理的支配下,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失眠等表现,进而出现焦虑状态。

悲观与抑郁:由于目前尚未发现能彻底治愈本病的药物,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经一段时间治疗后,一些病情久治不愈患者常会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无药可救,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而感到绝望,出现寡行独,厌恶交往,抑郁苦闷等行为。因被失望、无援、孤立及凄凉的感情所包围,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产生抑郁心理。有些患者甚至有自杀的过激行为。

多疑和自卑:由于社会上对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的恐惧与歧视,患者在生活中常怕别人瞧不起,因而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喜欢观察周围人的细微表现,听到别人低声私语,就认为是在议论自己。同时,自尊心扩大化,受到一点点委屈或不理解,自尊心会大受挫折,自我价值感丧失,变得心情沮丧,认为自己被人孤立了,自己没有希望了。

内疚与孤独:经滥交、婚外等不洁传染上艾滋病的患者,对自己轻率的行为往往感到内疚与悔恨,同时,特别害怕家人、同事及身边的朋友知道此事,怕受到冷落和鄙视。既想找人倾诉内心的苦楚,又难于启齿,同时,也担心别人自己到后自己会受到歧视和谴责。

报复心理和偏激行为:有些患者是由于自身的不良行为导致的,但却将问题归咎于别人,产生报复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还有些患者是由于某些意外情况而被感染,还需承受他人对自己的有色眼光,进而心理失衡,认为社会对其不公,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

行为退化或角色过度即依赖心理增强:由于该病目前尚未能找到理想的治愈方法,患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见和信心,要求更多的关心和同情,显得更加依赖他人。

制订护理方案

根据随访过程中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原则:必须由两人(1名汉族,1名少数民族或懂双语的医务人员)组成一组,在保密的情况下对感染者或患者进行单独的情志护理,同时制定如下护理对策。

交往原则:进行适当的目光接触、真诚的眼神流露、温柔的话语、细心的肢体语言动作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良好的语言修养,构成美好的舆论氛围。利用交谈这一重要的交流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1沟通谈:为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行业、生活环境以及性格特点,采用沟通性语言与其交流,与其进行情感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基础,在此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过程,给患者以精神的支持。2解释谈:利用有关HIV/AIDS的健康教育资料,反复向艾滋病患者宣传艾滋病发生、发展及防治的有关知识及变化规律,让患者了解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时加强营养和药物等治疗措施,能使艾滋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艾滋病的治疗与恢复。3鼓励谈:为使患者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保持心理和情绪上的稳定,主动配合治疗,而采取鼓励性的交谈,鼓励患者接受现实,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接受各项治疗方法,主动参与随访过程,让患者丰富自己的生活,对人生充满信心,增强重新生活的信念。4劝导谈: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也都渴望能够延长生命,因此,采用劝导性的语言与其进行交谈,减轻其心理压力。尤其是青壮年,医护人员除劝导其放下心理包袱外,还需加强艾滋病防护知识的讲解,强调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和避免不安全的重要性,激励患者排除心理障碍。

启发原则:随访人员协助患者获得有关HIV/AIDS检测、社会、伦理和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给患者以启发。从而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观念及正确认识,使患者对待疾病、对待治疗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帮助他们正视现实,减轻悲观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整体化原则:中医护理非常重视整体护理,随访时,要从患者的身心内外环境地整体角度来考虑,既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减轻新的情绪反应,又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以减弱情绪反应对躯体的作用。随访人员应用轻巧娴熟稳重的操作技术给患者进行护理,以减轻患者痛苦,树立坚持长期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诚挚安抚,巩固其疗效。

上一篇:鼻窦术后患者换药时的心理护理体会 下一篇:手术访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