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

时间:2022-09-16 09:58:14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发生情况。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2013年1~3月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岗护理人员147名进行调查,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对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发生情况与护龄、学历及婚姻状况的关系。 结果 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总数为38例,占25.8%,其中女性32例,比例为30.7%,男性6例,占14.0%。男女两组在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 < 0.05)。精神科护理人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7、2.23、2.57、3.21、2.22,P < 0.05);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这4项的因子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不同护龄、婚姻状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2、3.280,P < 0.05);在不同学历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R759.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b)-0149-03

由于所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护理成为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它既要求护士具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所具备的专业技术,又有固有的特点,即它所服务的对象往往无自知力,对护理及治疗的接受及配合差,这就使得护理人员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同时,护理人员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过高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而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本研究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为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和工作压力提供帮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3月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级乙等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岗护理人员154名,发放问卷调查,以研究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4份,回收并审核合格问卷147份,有效调查率95.5%。其中男43例,女104例;年龄20~48岁,平均(32.3±4.52)岁;护龄1~25年,平均(7.28±3.18)年;文化程度:中专48名,大专60名,本科39名;婚姻状况:未婚51名,已婚83名,离婚13名。所有调查对象既往均无明显不良嗜好,无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作为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被调查者每人独立快速完成问卷,不记名、不公开个人结果。将测试结果与国内常模[2]进行比较。症状自评量表有90条项目,包括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方面、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恐怖症状、偏执症状、精神病性症状等共9个因子;采用“0~4分”的5级计分制(0分为没有症状,4分为极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检出情况

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总数为38例,占25.8%,其中女性32例,比例为30.7%,男性6例,占14.0%。男女两组在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 < 0.05)。见表1。

2.2 精神科护理人员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SCL-90测评精神科护理人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7、2.23、2.57、3.21、2.22,P < 0.05);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这4项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心理问题与精神科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关系研究

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不同护龄、婚姻状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2、3.280,P < 0.05);在不同学历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现在人群面临越来越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医院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护理工作者面对工作及患者的双重压力,而且他们工作量大,换班频繁,夜班等影响着睡眠时间和质量,是在一种持续高强度的压力下进行工作的,因此,精神病护理人员成为了一个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精神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内心冲突、调节心理平衡的一种应急策略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因此研究精神病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对相应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有益于精神病护士的心理健康,更好的投入工作、生活中,提高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专科医院25.8%的护理人员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护理人员的SCL-90各因子分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有时也叫做Hopkin's症状清单(HSCL),其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心理障碍、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可用于临床上检查是否存在身心疾病。本测验不仅可以自我测查,也可以对他人(如其行为异常,有患精神或心理疾病的可能)进行核查。SCL-90包括9个因子,主要反映出个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方面、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恐怖症状、偏执症状、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可以了解症状的分布及特点。

本研究结果说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这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相符,并且研究结果还提示,女性护理人员较男性更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目前,临床工作中男性护理人员数量较少,结果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另外,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的护龄越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越高;并且离婚的护理人员更易于发生心理问题。

3.1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1.1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精神应激状态[3-5] 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感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不能有效的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治疗工作,甚至是扰乱、拒绝治疗并出现一些极端行为甚至对护理人员造成伤害。护理人员对此只能宽容和忍让,压抑自身感受,并对自身安全感到担忧[6-7]。长期超负荷的负性情绪,使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发生率增高。

3.1.2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使护理人员身心俱疲 精神科护理人员既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治疗,又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并且要不停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以掌握患者的心理,以避免自杀、自伤及走失等意外情况发生。故护理难度及强度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护理工作难度越大,应激强度越高,越易引发心理问题[8-10]。

3.1.3 传统价值观念对护理人员的心理造成压力 由于社会偏见的影响,精神科护士社会价值的定位也较低,精神科护士的社会贡献不能被正确看待,社会地位较低,缺乏成就感,均可导致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增大[11-12]。

3.1.4 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缺乏重视 管理人员对心理问题关注度不够,未及时发现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并给与积极疏导,使得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缓解。另外,护理人员本身缺乏相关心理卫生知识,不能采取正确的宣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尤其是离异的护理人员,本身就承担着较高的心理压力,因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更高[13-14]。

3.2 对策

针对这种情况,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方法减少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的发生。

3.2.1 充分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从管理者层面,各级卫生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护理工作给予肯定和指导。要为护士改善工作环境,广泛采用新技术,减少工作量。对护理人员出现的心理困扰给予关注并采取帮助措施,从而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减少护理人员不良心理的发生[15-17]。管理者要创造条件减少医院情境因素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因素,鼓励护士的敬业奉献精神。

3.2.2 创造条件减轻或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医院从全局出发,解决数量及结构不合理情况,解决编制及排班不合理现象,保证休息充足,避免超负荷工作[18-19]。

3.2.3 纠正社会偏见,提高护士社会地位 采取措施宣传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让社会更多的了解、关心护士,对护理人员的辛苦工作予以承认与尊重。这样有助于护理人员会提高自信心,减少负面情绪,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最终提高工作效率[20]。

3.2.4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及心理疏导方法的培训 学习如何有效与患者沟通,如何安全地工作;以减轻工作风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心理压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调整不良情绪,从而保障护理人员身心健康[21]。

3.2.5 鼓励社会支持及亲朋好友的关怀 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和得到的家庭、朋友及其他支持越多,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高。

3.2.6 重视护理队伍的建设 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各种社会及心理问题与其生活环境、工作压力、个性心理特征、社会支持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绝不是一种孤立因素。因此,在改革护理制度的同时,各医疗部门及全社会要从根本上重视护理队伍的建设,为他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护理人员以轻松、平和及健康的心态救护患者。

综上所述,精神科的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已引起同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医护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精神科日常工作的开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医护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23.

[2] 金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86,12(5):260-263.

[3] 翁金利.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问题与干预对策[J].医学管理论坛,2011,28(6):42.

[4] 徐亚金.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3):215.

[5] 任显峰.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2):98.

[6] 米瑛.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 7(9):800.

[7]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状况[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

[8] 熊桂芳.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 5(19):封3.

[9] 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Intimate examinations:report of a working party [M]. London:RCOG Press,1997:198-211.

[10] Bignell CJ. Chaperons for genital examination provide comfort and support for the patient and protection for the doctor [J]. BMJ,1999,319(12):137-138.

[11] 冯怡,徐嗣荪.98名精神病医院和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对照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4,6(2):77-78.

[12] Debra N, Tanya T. Role play for medical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commuciations:Guidelines for maximising bebefits [J]. BMC Med Educ,2007,7(3):112-117.

[13] 丘兆芳.精神科男女护士心理健康对照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4):319-320.

[14] 董毅,李晓驷.不同科室护士SCL-90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32-133.

[15] 徐兰清.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112-113.

[16] Nestel D,Kidd J,Muir E,et al. Modelling the lay expert for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the actor-patient as teacher[J]. Medical Teacher, 2002,24(5):562-564.

[17] Nestel D,Kidd J,James V. Inter-professional shared learning:a workshop on communication for screening blood donors [J]. Learning i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2002,1(4):229-238.

[18] Henderson P,Johnson M. Assisting medical students to conduct empathic conversations with patients in a sexual medical clinic [J].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2002,78(4):246-249.

[19] Joyner B,Young L. Teaching medical students using role-play:Twelve tips for successful role-plays [J]. Medical Teacher,2006,28(3):225-229

[20] 敖欢,沈贵荣,刘翠萍.护士心理护理知识、意识及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1):62-64.

[21] 程金莲,李萍,韩世范.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2):92.

(收稿日期:2013-05-03 本文编辑:李继翔)

上一篇:深圳市厂区外来女工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况及药... 下一篇:石杉碱甲对酒依赖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