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2-09-16 09:11:57

试论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的独特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

【关键词】美术教育; 人生观; 个性; 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1-02

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地推进,其视角正向着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拓展……下面就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略述一二。

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道德感,是教育首当其冲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赞科夫说过:“审美发展和道德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辩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学生品德教育提供了形象生动的素材,在欣赏评述活动中,我们可利用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和体验。例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生动地塑造了五位战士巍然屹立、威武不屈的高大形象,学生透过作品能真切感受到革命战士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使心灵、思想受到震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欣赏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船工们不畏艰险、团结一致、奋勇拼搏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学生,激励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困难;从学生科幻画《残疾人的福音》的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关注弱势群体的美好心灵……美术教育要求我们关注生活、社会,以道德标准去评判社会现象。正如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所说:“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所以,我们要将人文关怀、道德品质的关注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态度迎接人生的挑战。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巴班斯基也曾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培养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应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战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感受、实践能力各不相同,艺术作品创作又具有多元性和个性。因此,在美术欣赏、创作中,要尊重学生多元化和富有个性的活动,肯定其独特的认知感受,使鉴赏、创作活动充分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根据各自的经验和审美感受大胆鉴赏、创作,推动个性化的形成与发展。比如在欣赏评述梵高的《向日葵》时,针对“从作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的开放性问题,学生表达各异:“我感到向日葵是活的,在颤动”、“有欣欣向荣的感觉”、“色彩热烈、跳动”。还有学生说“太粗燥,没有花瓣柔嫩的感觉”、“画面太厚重,与植物的轻盈感不符”、“画面太乱,我不会这样画”……独特的感受不时地迸发展现,鉴赏活动异彩纷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美术创作活动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表现方法大胆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如创作《未来家园》科幻画时,同一题材内容表现各有特色:未来太空家园、海底家园、地下家园等等,构图、着色更是千变万化,奇特无比,学生独特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审美意趣令人感叹。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艺术教育是最有利于培养人创造性的教育,无所谓对错,能让受教育者面对自我,心灵得到更自由的展现。艺术教育之所以对发展学生想象创造能力独具优势,主要与它所具有的形象性、感染性、情感性、创造性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美术教育以各种美的形象、色彩等艺术语言呈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从感性上唤起学生精神的愉悦,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观察、思考、想象、探究,推动认知能力发展,为创造能力的拓展奠定基础。美术教育所呈现的丰富多样的形式,所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及活动过程的情趣性、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也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热情,点燃思维创作的火花,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提升,引导其向更深层次、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创造,更好地推动创造能力的发展。比如学习《装饰画》一课,我展示了用绒毛做的小狗和用花生壳粘成的长颈鹿、蜗牛,生动可爱的形象,学生看了异常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在整个创作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一种种新方法、一个个新形象诞生,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少年儿童是最富有激情、最富于想象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和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尊重他们貌似荒唐的想法,允许“异想天开”,不管他们说的画的,在成人看来多么幼稚,只要言之有理、抒之以情都应给予鼓励,使其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艺术作为人类最高心智和情感的产物,与科学一起成为文明发展的双翼,其碰撞点便是创造性奇迹出现的地方。李政道博士论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如普恩凯莱所指出的那样:“科学达不到艺术的程度就是作为科学不完备的程度。艺术如不体现科学美就意味着艺术的不成熟。”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艺术的交融,艺术的演进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二者相互补充融合。在美术教育中,如果离开艺术作品的科学内涵和艺术家的科学探索精神去谈艺术教育,无异于走入了形而上学的空中楼阁。古今中外的许多美术作品,无不蕴含着科学探索的光芒:中国古建筑堪称艺术与科学最完美的结合,著名的故宫、祈年殿等古迹,广泛运用了数的等差关系构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韵律美。15—16世纪,解剖、透视学被运用到欧洲艺术领域,创造出了《蒙娜丽莎》、《创世纪》、《拉奥孔》等一批批伟大的艺术作品。法国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设计结构条理井然,荷载传导关系明确,堪称西方古建筑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典范。没有科学探求精神就不会产生诸多珍贵优美的作品,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科学根基。所以,我们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将科学与艺术的智慧惠及学生,挖掘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艺术家探索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在认识、感悟、体验中,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美术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实践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实现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钱学敏、钱学森:《论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人民日报》1996年11月6日;

[2] 沙林:《科学与艺术—— 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青年报》1999年6月10日;

[3] 《孙伟林、李政道博士一席谈》,《科技日报》,1995年6月25日;

[4] S. Chandrasckhar著,方兆硅译,《科学中的美和对美的追求》,《世界科学译刊》,1980年。

上一篇:浅析历史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下一篇:浅谈小学体育课堂的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