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冲击的分析

时间:2022-09-16 07:18:23

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冲击的分析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是由全体在职职工分担的。老龄化加剧使劳动人口负担比逐年上升,则人均基金收入降低。其次,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也导致医疗需求的上升,加大了医疗保险成本控制的难度。长此以来,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对策调整,整个医疗保险系统可能难以维持。目前学者们主要的改革方案集中在提高缴费率、延迟退休和降低医疗费用这三大方面。本文将分别对其进行测算比较。

二、测算与现状分析

参考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采用如下的测算假设:①长期人均缴费工资会无限趋向与实际货币工资(目前的缴费率为8%);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际货币工资的增长率不变,为12.96%;③人均医疗费用平均增长率不变,年平均增长率为15.67%;④参保总人数增长率不变。

(一)提高工资中的缴费率R%

提高缴费占工资的比例可以有效地提高基金收入总额。由于在长期人均缴费工资会无限趋向于实际货币工资,取实际货币增长率为人均缴费的平均增长率。长期:人均缴费≈实际货币工资×R%,以2006年作为基期,2006年以后的参保总人数以2005年到2006年的增长率上升,计算预测值的公式为:X1×(1+r)^i=Xi, n=1,2,3…40, X1=期初数,即1995年数据,Xi=第1995+i年预测值。学者测出,目前法定老年负担比及今后的预测如下表1:取0.273为2000到2005年老年负担比,0.28为2005到2010年负担比,……,每五年对应不同的老年负担比,计算每年的在职职工人数与离退休人员数。

计算基金盈余=基金总收入-基金总支出+上年累计盈余,基金总收入=人均缴费×职工人数,基金总支出=人均医疗费用×(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当R%增加1%时,基金入不敷出的年份推迟了四年,见表3.

(二)推迟退休年龄

下面本文考虑推迟退休年龄对基金出险的影响。推迟退休年龄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负担比。假定2000 年女工人、女干部、男职工的退休年龄分别为50、55、60, 2006~ 2010 年女工人退休年龄每年推迟1岁, 2012~ 2022 年女职工退休年龄每2 年推迟1岁, 2022~ 2030 年职工退休年龄推迟1岁, 2030 年后均维持在65岁,则负担比变动如表2:

把以上数据重新代人模并用excel处理,可发现如果2030年全体职工推迟退休年龄到65岁,2018年基金已经入不敷出,仅比不推迟退休年龄晚了三年。见表3:

(三)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假设通过成本控制,保持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率下降1%。与推迟退休年龄的结果相似,人均医疗费用下降1%,基金入不敷出可推迟三年。见表3: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缴费率、负担比和医疗费用参数变化的对比测算,发现增加缴费率的改革方案更加有效。第一,整个平衡系统对缴费率的变动最敏感;第二,相比与增加缴费率,后两者对其他变量的潜在负面影响更大,我们可能高估了其推迟基金出险的有效性。比如,推迟退休年龄可能导致全体人群健康状况下降,进而增加了人均医疗费用的增长率,而且这项改革还可能遇到较大的阻力。控制人均医疗费用的增长率会导致整体服务水平的下降,有违基本医疗保险的初衷,还易引起整个参保人群的不满。因此,本文认为在以上三项主要的改革建议中我们应侧重于提高缴费率相关的措施,比如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设定不同的缴费率和账户比例。年轻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其“个人账户”的比例可以相对调低,进而增加统筹基金总额。此外,还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例如提高政府财政补贴。卫生福利事业有收入再分配和正外部性的特征,中央政府可以建立更大的资金池来抵御风险。但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仍然以地方政府为主,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用于卫生福利的就更少。笔者建议划拨专项资金改善医疗基金的平衡,尤其要在2020年左右出现盈余缺口时提供财政保障。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还应该把商业医疗保险和传统的社会基本保险结合起来,适当地辅助以商业保险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商业保险可以设定不同的服务等级,参保人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选择不同水平赔付率的商业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保费用的压力。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信托“准基金化”模式研究 下一篇:高校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功利化倾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