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感培养方法例谈

时间:2022-09-16 07:17:52

初中生语感培养方法例谈

一、读背名篇名著

从小说到散文到诗歌,初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涵盖了我们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冰心的《繁星春水》以其清新明丽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让读者感受到她爱的哲学;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让人品味生活的经历造就的文笔的厚重;《水浒传》可以让人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精巧的情节构思……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会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感。指导学生重点研读并背诵一些精彩章节。语文教师有必要给学生推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名作,既能积累语言,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其中的精彩章节、篇目,即使教学要求中没有对背诵的明确规定,教师也可以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一部分,不用给学生太多的解释,分析这几个句子是怎样怎样的美,学生自然就会对诗文名篇有深刻认识,语感的形成水到渠成。

二、训练感情朗读

朗读训练目标应体现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活动与环节中,与训练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朗读训练目标,一方面是操作性的要求,积累词句段和语感等内在的语言习惯要求。操作性的具体要求,同应凭借具体的课文内容,一个段落,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悟等方式来形式;另一方面是态度与习惯之类的要求,如认真朗读,响亮地朗读,注意听别人读等,这些贯穿在训练的每个环节中,要下功夫让每个孩子张开口,能够大声地朗读。多鼓励,重评价,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多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地读;多让那些胆子大的,能力强的到台上来读等,通过这些措施,让每位学生能够张口读书。接着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自然会投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受益匪浅。语感训练效果好。

三、准确感悟语境

训练学生通过一种语言现象(信号)直接感悟与此相关的内容,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的语言能力,如李清照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一开头就通过七组叠字,传递出一种凄凉无奈的心情,为全诗定下了低沉凄楚的基调。又如鲁迅的《社戏》中“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从九点多到十点多,从十点多到十一点多,从十一点多到十二点多”。这种看似单调唆的语言排列形式,其实是透着新意的,要让学生体会出:一群农家孩子盼着好戏出场却始终等不到的烦躁不安、无可奈何的心情。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是相统一的。让学生从语言形式直接感悟出内容感情,也就提高了语言感受能力。

四、加强思维训练发展语感

思维是语文诸要素的核心,加强思维训练是培养语感的必然方向。语感虽带有直觉性、非直觉性,但它又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统一的产物,它既有逻辑思维的成分又有感性的领悟和意会。因此,只有加强思维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感能力。

第一,形象思维训练。学生在读的同时。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情境,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读《故乡》时对闰土的前后两次肖像再现,也就加深了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深切思考,从而发掘更深的思想内涵,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一定会加强语感。

第二,发挥想象和联想,发展语感。想象和联想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尤为重要。课本中安排的课文,可让学生进行再现性联想和创造性联想,如读《天上的街市》让学生再现诗中描绘的情境,理解作者表达的理想。通过这样的读与想,思维必然得到锻炼,至于联想,学会读到此文或此句或此词要想到与之相关的内容。读到写春的内容,要想到有关的其他这方面的内容,还要想到自己写作的关于春的内容,从中查找距离。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连串的意象,增加了感性材料,锻炼了思维,也就使语感得以加强和发展。

第三,发散思维训练,深化语感。有一定的语感基础后,在读课文或其他课外书时,由于认识层次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有很深的理解。教师要结合课文教学的手段鼓励学生的创新、发现。学生以其年龄阶段特有的好奇、求知心理可以带动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进行发掘。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主张和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不要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同一个问题,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来表达,时间长了,就使语感得到发展和深化。

上一篇:初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下一篇:王维和李白山水诗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