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时间:2022-09-16 06:04:11

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提出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具体目标时,也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重视培养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而忽视培养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点滴尝试,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征,我认为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可以扩大眼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目的。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信息技能的培养

1.注重训练,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常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得到更圆满的解决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信息资料。信息来源有了,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怎样查找?到哪里去查找?我便和学生一起讨论查找方法,比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片、图书等等。尤其使学生明确,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网络资源应成为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对比,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比传统获取信息的方法更方便、更快捷。

2.引导、积累,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习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例如,我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指导学生设立“采蜜本”,一边查阅,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

3.适当示范,培养学生对集成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我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惟有如此,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将虚拟时空与实体社会相连接。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慢慢有意识地学会加工和表达自己的信息资料了。

三、适时切入,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了就有机会用,得到适时、适量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让学生适时地借助于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及时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说说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但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如何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于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甘肃省瓜州县渊泉小学)

上一篇:浅探农村地区中学计算机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下一篇:网络资源应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