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16 04:37:54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多媒体信息化使中学教学改革进程发生转变,也使信息化与语文教育不断整合。如何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做好中学语文教育,成为当下教学的重要问题。基于信息多媒体技术发展,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究。

1 引言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更鲜活的血液,带领语文教学走向一个崭新的领域。而对于这一新兴教学技术的使用,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急需了解和亟待解决的。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带给中学语文教育的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变化,更多的是教育理念、教学氛围及侧重点的改变。初中语文与其他科目不同,没有物理、化学、生物中形象生动的教学实验,没有数学连贯的逻辑推理,没有英语学科本身的趣味新鲜性,它拥有的只是纯文字叙述的课文总结归纳,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吸引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剥去了传统语文教学一味授课的外衣,将初中语文教学带入新颖活跃的教学方式中,使语文教育进行跨世纪般的重大变革[1]。然而中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接受和认识,对于其利弊更是不能清晰地了解。因此,要使信息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以显示出更多优势,需要靠时间推移,通过逐步观察和经验的总结才能实现。

2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单方面的教学,教育的方式及质量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教师。在课堂讲课中,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作用只能体现在教师“主观授课”的单项行为上,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氛围较不活跃,学生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致,从而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受到阻碍。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逻辑推理少,但又承载着语言教学和精神思想塑造的重要职责。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学习过渡,对于今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精神思想的塑造、学生情感的养成及观念的引导,也具有重要的基础奠基作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对学生触动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不能完全达到初中语文教学要求[2]。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多的先进技术涌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来,使教学互动性得以实现。这不仅是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更是飞速发展的社会对实践和教育相结合的要求。信息技术已渐渐成为新时期下教育的重要平台,是教学方式改革的一次重大飞跃。而就目前形势来看,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方便快捷、形象具体的特征,与语文教学的形式相结合,无疑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最好的选择。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飞速发展的时代的要求,也是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的要求。多媒体技术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下教师与学生互动少,学生对课堂教学理解抽象的问题。多媒体本身带给学生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更容易吸引学生眼球。形象具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和意识,多媒体以具象的声色为语文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解决传统教育下遗留的诸多问题,如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偏差,课堂情景再现能力差,学生与教师互动少等。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教师工作强度,图文并茂式的教学手法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对文字美的认识有所提高[3]。

如《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在月色的映射下熠熠生辉、婆娑生姿的美丽景象,这种意境靠传统方式讲解还原效果较差,学生感受不到荷塘的美。而图文声色的加入,使学生对月色荷塘的画面产生更多的了解,这种将文字美与音乐、艺术美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为课堂营造准确理想的教学氛围,这种辅助式的思维框架设定为学生对课文理解提供思想依托。以新技术的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多理解,极大地节省了教师意境讲解的过程与时间,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信息化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注意的事项及发展策略

信息化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其缺点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媒体虽方便快捷,但是毕竟是新技术,一部分教师对于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新媒体应用能力差,造成新媒体不但未能极尽其用,而且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作用,如影响学生积极情绪、消耗课堂时间等。由于信息化时代对传统教学形成强烈冲击,许多中学语文教师跟不上形势,即使能够正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处理课堂中多媒体偶尔出现的故障及特殊情况的能力也较弱,对于一些突发状况束手无策。而在这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找到解决方法就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使信息技术的使用非但没有展示出优势,反而对课程的讲解进程造成影响。

另外,一些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侧重点方面处理不当,使本应作为重点、难点的知识成为学生忽视的对象,而本应一笔带过的部分却成为重点强调的环节,形成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现象。此外,由于多媒体覆盖面广,涉及知识全面,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脱离口头讲解,使课堂时间全部被多媒体放映占用,从而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学的语文教学在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之余,更多地是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潜移默化的思维方式引导,而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无法给予的。

在多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之时,教师同样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毕竟只是教学辅助工具,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人文讲解,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要为学生思维适当留白,为其留有想象的空间。

信息技术运用建议 要使多媒体技术物尽其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掌握水平,总结各种课堂故障应急解决办法,以免出现使用不当浪费时间等现象,确保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正常运行。

其次,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之形成新技术下的教学理念,脱去传统教学中死板教学的外壳,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其分析事物的能力。

第三,要确定准确的侧重点,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使多媒体技术真正为人所用,而不是使多媒体起到主动作用。有针对性地将讲解内容在多媒体上呈现,不能篇目冗长,占用课堂时间。

第四,应注意师生的情感沟通,对于课文所体现的人生哲学及伦理疏导要加以说明。正确的语文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领悟,更多的是心灵、情感上的震撼。因此,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使用观念,是目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未来语文信息技术教学需要长期坚守的理念,由此才能完全顺应时代变化,人文与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将中学语文教学水平推向新的层次。

4 总结

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思路,将信息化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方式有机整合,是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的正确应用任重而道远,新技术的应用必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何扬长避短,取得优势最大化,则需要以更长时间进行验证,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新方向新方法,共同促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陈至立.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00(6).

上一篇:探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唱歌教学法 下一篇:图片的合成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