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课程评价的影响

时间:2022-08-07 12:41:21

信息技术对课程评价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对教育教学各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多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相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有巨大的优势。

近几年,在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学工作者发现原有的课程评估体系已经不适合新课标下的教育模式,甚至许多评估标准有悖于新课标下的教学宗旨。尤其是在学生学习状况评估这一环节,只单一地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有能力、有知识、敢于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这一艰巨任务的实现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撑,同时还应采用新的课程评价体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陈旧的评估机制往往以考试和分数作为教学成果的最终依据,以考查学生基本能力、生活观与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考试题目往往相对比重较少。一些学校为提升整体升学率,甚至盲目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体制下的量化及评估标准受到诸多批评。因此,若想让课程评价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本体作用,教育及评估理念必须做出相应改革。

1 信息技术对课程评估的影响

学习是人的终身化需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探究能力,教授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综合化的学习能力。课程评价是衡量教与学整个过程成果的一项综合体制,它是指学生以及教师这两个主体部分对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估。通过对每个教学阶段的综合评估,能够将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中的缺陷快速准确地提炼出来,进而改善教学模式,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完善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评价机制,有助于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传统的课程评估主要是单方位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估,评估参数单一,参与人员单一,因此可信度较低并且具有盲目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时代的迅猛发展,课程评价逐渐表现出多方位、具体化,设定多方位的课程评估参考因数,将教与学的主体人员和谐地融入课程评估中。阶段化评估的反馈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课程评价更加具有可信度。

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能够详细记录学习者学习全过程,使学习成果可视化,从多方面出发综合评价学习者的绩效表现:从静态到动态――将静态固定的评价转变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评价,能够辅助指导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从权威到主体――将传统的专家评价/教师评价转变为他评、自评、互评的多元化及大众化的主体评价,将教与学的两大主体充分融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来。

2 信息技术对课程评价方式的影响

形成性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方式,是隶属目标取向,评价的是短时间内时间段的学校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传统的教学评估注重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以成败论英雄”往往与学习目的相悖而行。这种评估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选拔和甄别功能,而不是面向学习者的发展;评价项目单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态度、过程方法,以及高级思维技能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侧重利用测验与考试的分数来进行学生行为判断,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学习者的能力水平等。

过程性评价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评价中来,倡导采用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来进一步促进整合效果。过程性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评价主体多元化:通常有学生自评、学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①学生自评。该评价方式就是学生针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和反思。这一过程的实施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辨识自我差错的能力,在评价后针对自己的问题在下步学习中实施改进,进一步提升学习、思维能力。②学伴互评。该评价方式是学生之间互评,相互查找对方的优势和问题,并能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提高。③教师评价。该评价方式就是教师通过学生平日学习态度、方法、考试成绩、课后作品等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的一个综合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学生情况后并将其指出,指导学生下步如何改进,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2)评价项目综合化。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研工作来开展,特别是对评价的项目,要求能具有综合性,既要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考核,还要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考评,另外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所用方法、后期作品等。总之就要将一个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多方面情况进行一个综合评价。

3)评价手段多元化。综合传统考试和档案信息多种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①通过传统考试方式来评定,如通过设计各类考题,让学生应用自身所学进行作答,其考题包括客观、主观多种,能在短时间内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②档案袋评定:通过评定学生上交的作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能力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针对每位学生建立起全方位的电子档案袋,并对它做出及时更新与调整。档案袋评定具有许多优点:具有评价的连续性与可靠性,能够准确记录不同学习阶段中学习者的成果变化;能激发并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可供大批学生共同观摩、相互交流;拥有档案袋制作的自,能自由选择制作方案和涉及内容。如此一来,让档案袋充满了个性化。学生在制作期间凭借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可以存储有用、感兴趣的作品,并能及时获取和更新最新信息,同时与他人相互交流。

③量规(Rubric)评定:将对学生的评定在量规中进行,一方面方便量化,另一方面能增强操作性,优势突出。

3 信息技术对课程评价理念实施的影响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和实施,评价将会伴随并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成长。而学会并提升评价能力也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且不可缺少。就学习而言,这就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相互融合,评价学生学习的主体不应只是教师、校长和家长,也包含了作为评价的客体、同时也是被评价的价值主体的学生。就过程而言,不仅包括来自学校外部的评论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对彼此的认知以及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综合他人意见的评价。

就性质和功能而言,评价也伴随着社会对评价的认知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评价不仅包含了对学生学习成果与考试成绩的确定,不仅是完善和改进了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成为学校教授学生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目标。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过程性评价需要一定的载体和应对方式,已达到打破旧有的课程评估模式。这一艰巨任务就依靠了信息技术的及时性、阶段性与准确性的几大原则,信息技术通过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记录与分析,进一步实现了过程性评价理念的完美实施。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评估的合理化整合推陈出新,打破了固有的教育课程评价理念,从多方位的培育模式出发,不断丰富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参数标准。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在信息技术以及课程评估的辅助下,教师能够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多方位出发培养学生各项能力,通过建立起的电子档案能够对学生近阶段的表现做到及时的了解、分析、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搜集到的信息,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在今后的学习中针对自身原因能够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评估共同建立起来的多元化、智能评估体系,是在教与学过程中值得推广实施的,这也是信息技术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完善的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纪小绒.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研究[J].学苑教育,2012(11):17.

[2]陈睿.浅谈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F06):172-173.

[3]曹金花.把握细节,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28.

[4]许秋根.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46.

上一篇: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下一篇:音乐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