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Ⅰ\Ⅱ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价值

时间:2022-09-16 01:34:52

胃蛋白酶原Ⅰ\Ⅱ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含量及其比值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50例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的变化。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PGR)逐渐降低, 以胃癌组降低最为明显, 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PG I、Ⅱ及比值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早期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关键词】血清胃蛋白酶原;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

近年来胃蛋白酶原(PG)与胃癌的关系引起众多学者重视, 血清PG检测已用作胃癌和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血清学指标[1]。本研究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癌及其他胃部疾病患者的血清PG亚群PG I、Ⅱ含量变化,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胃炎、胃癌患者共150例, 均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并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所有研究对象排除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且无特殊用药史。根据病变性质分为三组: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 男34例、女16例, 年龄41~70岁, 平均(46.7±5.0)岁;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 男35例、女15例, 年龄42~72岁, 平均(45.9±6.3)岁;胃癌50例, 男33例、女17例, 年龄40~71岁, 平均(46.5±5.8)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所有受检者均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进行胃蛋白酶原Ⅰ、Ⅱ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严格按照PG I 、PG II 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PGI 、PGII 试剂盒购于上海艾柯特医疗产品公司。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PGR)逐渐降低, 以胃癌组降低最为明显, 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 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转化为胃蛋白酶。胃黏膜是PG的最主要来源, 所以监测血清中的PG浓度可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之一。国外研究也表明, 联合测定血清PGⅠ和PGⅡ的含量和比值可起到胃黏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血清PGⅠ和PGⅡ反映了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合成后的PG大部分进入胃腔, 在酸性胃液作用下活化成胃蛋白酶, 只有少量PG(约1%)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 进入血液, 故血清PG 浓度可以反映其分泌水平。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 血清PG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PGⅠ是反应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标, 胃酸分泌增多PGⅠ升高, 分泌减少或胃黏膜腺体萎缩PG Ⅰ则减低;PGⅡ与胃底黏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黏膜), 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形增殖有关;PGⅠ/PGⅡ比值进行性减低与胃黏膜萎缩进展有关[3]。

本研究结果显示, 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PGR)逐渐降低, 以胃癌组降低最为明显, 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

综上所述,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为临床早期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带来方便, 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志琦, 温少磊, 谭智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14):1806-1807.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胃肠病学, 2006, 11(11):674-684.

[3] 张淼.胃蛋白酶原Ⅰ、Ⅱ测定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药前沿, 2012, (6):11-12.

[收稿日期:2014-04-17]

上一篇:整合素αν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 子宫内膜异位... 下一篇: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