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相关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6 01:33:28

【前言】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相关问题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制度层面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内控评审的关键,也是目前内部控制研究的难点问题。目前,我国以目标为导向,根据偏离控制目标的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七条规定:“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是内部控制评审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内部控制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主要就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内控缺陷认定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内控缺陷认定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发生,使得社会各界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注程度逐步提高。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2010 年4 月,五部委又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由21 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自此,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系基本形成。

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层面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内控评审的关键,也是目前内部控制研究的难点问题。目前,我国以目标为导向,根据偏离控制目标的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七条规定:“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

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非常模糊,难以界定。比如,控制的目标具体是什么?怎样界定偏离目标的严重程度?可能,很可能该如何划分?另外,不同企业的业务不同,内部控制目标和执行情况不同,规定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一方面导致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可操作性差,给企业带来可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对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有较高的执业能力和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加大了执行的成本。

(二)缺乏明确的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六条规定: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第十七条又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实施的是全面评价,既包括财务报表层次内部控制又包括非财务报表即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并未对财务报表层次和非财务报表层次的缺陷进行区分,没有清晰的界定,这主要是因为理论界对内部控制这一概念的认识没有达成共识存在不少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也有的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

(三)执行层面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表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主要包括:1、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2、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3、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4、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相比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这一规定更为具体,能够给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依然不够详细具体,没有形成合理的相对完善的内控缺陷评价体系,更多的依赖于公司或CPA的主观判断,造成可利用的空间,不利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具体执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相关建议

根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的局限性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现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

有关部门应继续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政策,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运行提供规范化的指导。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应采用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规定缺陷的定义,而且要规定缺陷认定的具体详细的内容。这样,可以解决在统一的原则导向下,企业对同一缺陷做出不同的结果,甚至在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下仅披露一般缺陷,以此规范企业对内控缺陷的认定。另外,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内控控制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使上市公司严守资本市场的规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大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研究,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方法体系

目前,内控缺陷的认定问题难点在于公司层面内控缺陷该如何认定。对于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可以借鉴财务会计和审计的相关理论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而对于公司内控缺陷,可以寻找关键的控制点予以排查,以重大缺陷的迹象为突破口,基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方面,并进行细化下设各子目录,形成统一的明确的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完善。同时,应完善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形成规范化的模式。

(三)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执行依赖于专业的人员和较高素质的员工。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并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关注内控的重点领域,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作为行业“警察”的监管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要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保证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有效。

(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在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形成权利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另外,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动机,给投资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陈武朝.在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披露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审计研究,2012(1):103-109

[2]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3]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

上一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优化管理措施 下一篇: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