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15 11:19:16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利用碘甲糊剂充填根管,使糊剂在根管内消毒、灭菌、凝固,以达到根管充填的最佳效果。方法:制备根管后用螺旋输送器将少许碘甲糊剂缓慢的输送入根管内。结果:采用碘甲糊剂对1687例根尖周组织病变治疗充填后,经临床观察,疗效十分满意。结论:采用本方法治疗后,有效率98%,对根尖周病变患牙适应证范围广,疗程短。

关键词 碘甲糊剂 根尖周组织病变 根管充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30

碘仿是一种黄色粉剂,甲硝唑是一种白色片剂,经丁香油、氯仿等药物配制后呈糊剂,用于充填根管以治疗根尖周围组织炎症,使糊剂在根管内消毒、灭菌、凝固并填塞根管,从而使根尖周组织病变愈合。采用碘甲糊剂对1687例根尖周组织病变治疗充填后,经临床观察,疗效十分满意。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87例患者中,男1122例,女565例,年龄5~67岁。

配制方法:取碘仿粉1份,加入甲硝唑片(每克碘仿粉加2片甲硝唑片),碾细,加入适量的丁香油、氯仿配制后呈糊剂,装入消毒过的棕色小瓶内备用。

操作方法:制备根管后用螺旋输送器将少许碘甲糊剂至于管口旁,缓慢的将碘甲糊剂轻轻送入根管内,使糊剂充满根管后将合适的牙胶尖送入根管内,永久充填即可。

疗效判断标准:判断治疗后的疗效如何,需经临床治疗后应用观察,X线鉴别来衡定。根据根管充填后情况分痊愈、好转、失败3类分析。①痊愈:经碘甲糊剂充填根管临床观察,牙周组织正常,咀嚼力正常,X线片示根尖周组织病变愈合;②好转:临床无症状,咀嚼有时轻微不适,牙周组织正常,X线片示根尖周组织炎症及骨质吸收区痊愈或缩小;③失败:充填后咀嚼疼痛加重,牙周牙龈组织反复形成脓肿,甚至引起龈、皮瘘等,牙齿变黑,松动,X线片示炎症组织病变扩大,根尖周骨质吸收较前加重。

结 果

本组患者1687例,患牙经碘甲糊剂充填治疗根管后,有效率98%。采用本法操作简便,对根尖周病变患牙适应症范围广,疗程短,适于基层口腔科推广应用。见表1。

讨 论

尖周炎其原因多为牙髓感染所致。此外,牙外伤、药物及逆行性感染都可引起根尖周病变。本病治疗原则,首先要消除牙髓腔内及牙周袋内的致病菌,然后消除存在于根尖周组织的病灶,使破坏的根尖组织得到很好的修复。

根管治疗的适应症:不但要去除局部病灶,而且要维持咀嚼器官的完整性为治疗目的。采用碘甲糊剂充填治疗根尖周病变后,经临床观察:对根尖周急、慢性炎症;深龋;牙髓坏死;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等较适于此法。采用此法治疗根尖周病变范围广,保留了过去需拔除的患牙。

根管消毒药物的选择:根管消毒药物的选择十分重要,感染根管必须依靠药物消毒灭菌来达到最后的目的。所以在选择消毒药物时请注意:①选择不但能消灭根管内的细菌,同时对根尖组织无破坏,无刺激的有效药物。②渗透性强,牙齿无变色,药效性稳定的药物。③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消毒根管,加强局部消灭细菌的作用。

碘甲糊剂应用于根管内消毒作用较强,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该药物对组织无刺激,药效性能稳定且时间持久,能吸收根尖周渗出物。充填后的碘甲糊剂在根管内干燥固定,凝固后与根管无间隙,牙齿无变色等优点。

根管的充填:合适的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后成功的最主要关键,充填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根周的愈合。因此,圆满的根管充填在X线检查时,牙胶尖距根尖孔尚有0.5~1.0mm距离为最佳,它使根尖的残余组织逐渐沉积牙骨质逐渐将根尖孔封闭:①超充:不利于根尖的愈合,反而易将病变组织因超充而引起根尖部组织炎性增大,造成治疗后的失败。本组7例失败中其中3例因超充引起局部刺激性炎症反应,使根尖孔骨组织难以修复。但本法对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有较好的疗效。②欠充:碘甲糊剂在根管充填时依靠手感操作完成,加之牙胶尖选择不适等原因未将根管充满,组织液渗透到根管间隙内,成为细菌再感染的培养基来源。由于存在继发感染,导致根尖周组织病变扩大,骨组织吸收加重,治疗失败、引起龈、皮瘘。

参考文献

1 边专,樊明文.现代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ZK)][HT][FL)]

[CSX]

表1 碘甲糊剂充填治疗根管后情况[例(%)]

临床症状患牙(例)痊愈好转失败(例)

慢性牙髓炎872805(47.72)64(3.79)3(0.178)

牙髓坏疽187133(7.88)47(2.78)7(0.41)

慢性根尖周炎304282(16.71)17(1.01)5(0.296)

龈、皮瘘324309(18.32)12(0.71)3(0.176)

合计16871529(90.63)140(8.29)18(1.06)[BG)F][CSX%0,0,0,40][FK)][HJ]

伊维菌素超声波导入配合倒模面膜治疗蠕形螨病30例疗效观察

[FL(3!@(0,0,0,40)K2]

张静波.1 钟秀宏.2 王月华.1,2

132011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医院.1

132013吉林医药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2

摘 要 目的:观察伊维菌素超声波导入配合倒模面膜治疗毛囊蠕形螨病的疗效。方法:晚睡前洗净面部,涂伊维菌素导入液用超声波导入,再作倒模面膜。隔日1次,连续3周。结果:治疗3周末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13.3%和100%。无不良反应。结论:伊维菌素超声波导入配合倒模面膜治疗毛囊蠕形螨病,效果显著,疗程短。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病 伊维菌素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31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vermectin on demodicidosis.Methods:After the patients washed their faces at night,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 liquid of ivermectin by ultrasonic introducing every two days for three weeks consecutively.Results:At the end of three weeks,the rates of cure,good,fair efficacy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66.7%,20%,13.3%and100%respectively.No complaint of side effects was recorded.Conclusion:Iver-mectin is highly effective to demodicidosis and the process of cure is short.

Key Words Demodicidosis;Ivermectin;Curative effect

人体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感染人体不同部位所致疾病的统称。用自配制的伊维菌素导入液以超声波导入配合倒模面膜方法治疗毛囊蠕形螨病患者30例,得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自愿受试学生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0~22岁,全部受试者面部皮脂分泌旺盛,面部炎性皮损(丘疹、脓疱、结节)数10~30个。毛囊蠕形螨感染度均为每2.5cm×2.5cm标准胶带纸有6~10只螨虫。病程3个月~6年,平均3年。用本药治疗前停用一切药物2周。

试验药物:伊维菌素导入液,含2g/L伊维菌素,由本教研室配制。原液为10g/L伊维菌素注射液。

治疗方法及疗程:①晚睡前用统一的非药物性洗面奶清洁面部。②用紫外负离子喷雾机对面部喷雾10分钟,使毛孔扩大。③面部涂伊维菌素导入液,用超声波美容仪均匀把药物导入进毛孔。④以温水把护肤用软模粉调成糊状,面部盖1层隔离巾,除鼻孔外覆盖整个面部,30分钟后取下软模。⑤次晨洗净面部。隔日1次,连续3周。

观察方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周末、治疗第2周末、治疗第3周末检查螨虫感染度,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于治疗第3周末评价疗效,①治愈:炎性皮损数和面积消退90%以上,局部检螨阴性或仅见变形死螨;②显效:炎性皮损消退60%~89%,局部检螨阴性或螨感染度降低到治疗前的40%以下;③好转:炎性皮损消退30%~59%,螨感染度降低到治疗前的41%~60%;④无效:炎性皮损消退和螨感染度降低均未达到好转水平。

结 果

治疗第1周末,多数受试者皮损无变化,螨感染度未降低,反而增高。治疗第2周末,受试者皮损逐渐消退,螨感染度降低。治疗第3周末,受试者炎性皮损数降2.2±1.6,螨感染度明显降低0.7±0.8条/6.25c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30例受试者中治愈20例(66.7%),显效6例(20%),好转4例(13.3%),总有效率100%。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治愈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10%。复发者再进行治疗仍有效。治疗前后炎性皮损数和螨感染度的变化,见表1。

讨 论

伊维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的合成衍生物,医学上用于人体驱杀寄生虫,兽医学上用于动物体内外驱杀寄生虫,对农业害虫害螨也具有很高活性。文献报道2g/L伊维菌素隔日直接涂于患部[1],疗程6周,治疗蠕形螨病效果显著,但此方法疗程长,患者不按时坚持用药,不是理想的治疗剂型及治疗方法。周武军等学者建议用具有杀螨作用的药物面膜来治疗面部蠕形螨病[2]。

毛囊蠕形螨常寄生于毛囊口[3],属负趋光性,无呼吸系统,发育最适宜的温度37℃。蠕形螨生活史中发育分5期,即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螨虫的幼虫、前若虫、成虫能取食,主要以皮脂分泌物、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产物为食。成虫夜间爬出毛囊口,在皮肤表面爬行,在毛囊口处。利用螨虫的以上特性,采用超声波导入配合倒模面膜方法治疗蠕形螨病。在晚睡前洗净面部后,用超声波美容仪导入伊维菌素,能使毛囊内虫体和虫卵接触药物。配合做倒模面膜,面部处于无光、潮湿、低氧状态,不仅起护扶美容作用,而且利于成虫螨向皮肤表面爬行,让虫体更有效接触药物。本次治疗结果中治疗第1周末螨虫检出数增高,可能与治疗初因皮肤清洁后螨虫被充分爆露毛囊口有关,或螨虫受到药物刺激时应激性活动增加也有关。治疗第3周末取得了治愈率66.7%,总有效率100%的较好疗效。治疗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证明此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蠕形螨病治疗中伊维菌素和中药合用能否提高治愈率有待于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建伟,曹碧兰,沈仲文.伊维菌素治疗蠕形螨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6):364-365.2 周武军,汤谷,王兰平.面膜1号霜倒模面膜治疗蠕形螨病60例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3):218.

3 詹希美.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3-274.

[ZK)][HT][FL)]

[CSX]

表1 蠕形螨病学生治疗前后炎性皮损数和螨感染度比较

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第1周末治疗第2周末治疗第3周末

炎性皮损数16.5±3.416.3±3.47.4±2.22.2±1.6.Δ

螨感染度(条/6.25cm.2)8.0±1.510.0±1.33.4±1.10.7±0.8.Δ

[BG)F][CSX%0,0,0,40] 注:t检验,治疗前与治疗第3周末比较,.ΔP<0.001。[FK)]

[HJ]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56例临床分析

[FL(3!@(0,0,0,40)K2]

吕琰

015000内蒙古临河妇幼保健医院儿科

摘 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部分换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56例,进行临床表现构成比分析,并分析部分换血的治疗结果。结论: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组织缺氧和血栓形成,以及心脑肾等多器官缺氧改变,故应积极治疗。部分换血是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一个效果显著、相对安全的重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 婴儿 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32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新生儿早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新生儿血液黏滞度增加,使血流速及氧运输下降,毛细血管灌注减少,导致组织缺氧、酸中毒,使多脏器受累[1]。如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56例,进行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56例。诊断标准:出生1周内(出生12小时后)外周血Hb≥220g/L,HCT≥70%,予以检测静脉血HCT,如静脉血HCT≥65%则确定诊断,并排除脱水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病例。

治疗方法:动态观察患儿HCT、Hb,在静脉补液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如患儿仍静脉血HCT≥70%或静脉血HCT≥65%,并有临床表现者,给予部分换血。换血量(ml)=(实际HCT-预期HCT)/实际HCT×血容量(ml/kg)×体重(kg)。有明确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者,给予全量部分换血;对静脉血HCT≥70%,但无临床表现者,给予半量部分换血。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基本情况:入选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9例,过期产儿2例。胎龄37.5±3.8周,出生体重2705±798g。

临床表现:25例(44.6%)有临床表现,以多血质外貌为主要表现17例(30.4%),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14例(25.0%),高胆红素血症12例(21.4%),呕吐10例(17.9%),少尿4例(7.1%),低血糖3例(5.4%),发热2例(3.6%),脑损伤2例(3.6%),呼吸暂停1例(1.8%),惊厥1例(1.8%),心电图缺血改变1例(1.8%)。见表1。

治疗结果:对无临床表现的患儿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后HCT降至正常。对有临床表现的患儿进行了部分换血,经换血后,病情均得到改善,见表2。

预后:全部病例经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缓解,多血貌消失,积极治疗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讨 论

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以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液总容量显著地超过正常水平为特点。儿童时期血红蛋白超过180g/L(16g/dl),红细胞压积大于55%和每公斤体重红细胞容量绝对值超过35ml,排除因急性脱水或烧伤等所致的血液浓缩而发生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即可诊断。红细胞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由于组织缺氧,致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代偿性增多;或由于发生可以产生红细胞生成素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以及服用促使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增多的激素制剂。新生儿可由经胎盘输血或脐带结扎过晚引起。症状轻重不等,视原发病而异。除红细胞增多外,白细胞和血小板多正常。根除原发病后,红细胞增多现象可以自然痊愈。若红细胞压积超过65%,则血液黏稠度极度增加,应间断地从静脉放血用等量血浆或生理盐水换血。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除多血貌外,常有多脏器受累,以心、脑、肾及胃肠道等器官受累多见。脑缺血缺氧,患儿出现淡漠、肌张力减低、震颤、惊跳甚至惊厥等症状;心肌缺氧缺血,可出现心脏扩大、收缩力下降、心搏出量下降及心电图缺血等改变;胃肠道血流量减少可有呕吐、腹泻、便血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血尿素氮及肌酐增加,严重肾功能衰竭;低血糖的发生可因低氧导致无氧酵解增加,增加糖原消耗等原因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及肠蠕动减少后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本资料中,患儿主要表现为多血貌、呼吸急促、高胆红素血症、呕吐等症状。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常与原发病的临床表现难以鉴别,而且部分患儿无症状,这些临床表现诊断需结合

上一篇:我教学生学语文 下一篇:刍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