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取聚焦点,以小见大写高考作文

时间:2022-09-15 09:28:07

觅取聚焦点,以小见大写高考作文

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可容纳的东西比较多,不少考生感到有话可说,于是就把自己想到的一股脑儿都塞进去,“话题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结果造成内容松散。其实,800余字的考场作文,无论题意怎样宽泛,都要学会“大题小做”,从小处入手,把题意凝结在一个中心点上,于单纯中见丰富。

一、牢牢树立以小见大的意识

高考作文命题,面对的是全国(或全省)所有的考生,要让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因此,命题往往是比较宽泛的,特别是话题作文,这个话题肯定是比较大的。考生在构思时,如果直接以大写大,很容易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也是如此,围绕某个核心概念或某则意蕴丰富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分解出许多具体的切入点。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化大为小。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怀想天空”: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总有那么一群美丽的精灵,以它们动听的声调、变幻的格律,引领着我在那片天空中飞行。

这些精灵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宋词。

已记不清是怎样认识宋词的了,只知道自己已深深地迷恋于宋词那飞扬的文采,深切的情感;只知道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之外,可以在这片天空自由地飞行,自由地呼吸。

我爱读柳永。……

我爱读苏轼。……

我爱读辛弃疾。……

我爱读宋词,喜欢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喜欢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喜欢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喜欢宋词那一份婉约,那一份豪迈,那一份愉悦,那一份悲伤。喜欢在清冷的灯光下,翻开一本宋词,让自己深入那隐没寂寞繁华的文字之中,让自己的灵魂自由地飞翔。

平凡的生活中,我知道我有一片天空,可供我自由呼吸,自由品味,自由感悟,自由成长,自由飞翔!

我爱宋词,爱在它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

作者不写“文学的天空”或“古典诗词的天空”,而是从一个小巧的角度入题(一下笔便对自己所怀想的“天空”作了直截了当的界定――“宋词”的天空),文章自然就容易写深、写透、写实。全文以“怀想”支撑起情感共鸣的具体“天空”,显示出一种立意上的机巧之美。

二、精心觅取一个聚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也需要聚精会神、光彩照人的“眼睛”――古人将其叫做“诗眼”或“文眼”,它是全篇的聚焦点,全文最为光芒四射的地方。有了这样的聚焦点,就能将散落的一处处“亮点”凝聚为心灵的火把,于是一切光亮都连成了一片。所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文章的聚焦点正是这样的“珠玉”。所以,寻找到聚焦点,也就确立了文章的灵魂。聚焦的主要方面与方法,大致包括以下两点:

(一)由题意联想某一具体的生活事件,找到一个“动情点”

“动情点”,即最能激动情感的那一“点”。它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物象,一句话……总之是自己情感中最为隐秘、最为柔软和娇嫩的某个地方,把内心的东西都凝聚到了这样一个“点”上。

请看下面的考场佳作:

旧书

……

儿时的我对于家庭的纷争无能为力,不敢作声,大人们用尖酸的语气指责你,而你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想要拥抱我。我却拼命往爸爸的身后躲藏,低头不语。你转身走之前留下这个木箱,和那一句“等你长大后,你会明白,我的决定是对的”。

红木箱子散发着让人鼻酸的气味,忍不住想要流出眼泪来。二十五张你和我的老照片,和一本旧旧的书――《孩子你慢慢来》,书的扉页上有你俊秀的笔迹:我亲爱的孩子,我愿意等你慢慢明白,虽然我给了你一个破碎的家庭,但你永远是我的孩子。我愿意等你慢慢明白我的爱。

我懂,是性格温和的你不善于表达,你荣辱不惊,你暗窥浮华,你甚至将喜悦与伤痛埋进一个深不见底的坑。

五年来我躲着不见你,我这才发现与一个名叫“妈妈”的人分别,会有如此庞大的苦涩。

可是当我看到这本旧书的书名时,我已经都原谅你了啊!

书里的华安与华飞迈着细碎的小步,跌跌撞撞地走进未来的人生,母亲一直用饱含爱意的目光默默注视着;而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看那二十五张夹在书里的泛黄照片,你抱着我笑得多么灿烂,你亲吻我,你拥抱我,我突然觉得,原来我和华安、华飞一样幸福!

会不会太晚了一点?我“慢慢来”的速度,是不是错过了太多本该属于我的幸福?岁月里浅浅藏着泪滴,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感觉我拥有了你。

可如今,“棉絮”却爬上了你的头发,换算出你与日俱增的年龄,你的眼角开始布满细碎的纹路。我呢,从额头到手掌,每一寸皮肤都刻画出与你相似的纹路,眉宇间逐渐有了你曾经的模样。

我想,是时候换我来欣赏你的白发;我想,是时候换我来心疼你了。我还想再叫你一声“妈妈”,甜蜜的尾音拖得很长很长……

带不走的那些遗憾和眷恋,就化作最后一滴泪。

泪滴渲染开你的字迹,我抱着这本旧书,温柔地唤起我的孩提旧时光……

本文动情点在于“孩子你慢慢来”。作者以《孩子你慢慢来》这本“旧书”为明线,在结构上串联全篇;另一方面,“孩子你慢慢来”在文中又有暗扣题旨的作用,表现“我”与母亲之间心灵沟通和交融的“慢慢来”的过程。全文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而富于意蕴,像“我还想再叫你一声‘妈妈’,甜蜜的尾音拖得很长很长……”等文句,很有表现力。

(二)将题意与某种具体现象相对接,找到一个“感悟点”

这里所说的“具体现象”,可以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可发端自经典名篇,更多的情况则是生活、阅读二者的有机结合;而寻找“感悟点”,就是要看看自己的感觉是从哪一个“点”上忽然起飞、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的。在寻找“感悟点”时,我们首先应注意的是“还原”曾经有过的感觉,特别要注意“感悟”发生的因由与过程。“感悟点”找到了,思路就被照亮了,而且以往的种种感受与情感在再现过程中就获得了别样的意义。

请看以下一文:

回到原点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绿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的一分子……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然而它们的情况不甚乐观:一只卧在盒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始终是有心无力。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它们会死吗?我真不希望予我美好回忆的流萤化作尘埃。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你能把它们送给我吗?”“怎么?你喜欢?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我如获至宝地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前进,伴随着水滴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这个原点。

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此文感悟点显然是教室里的“两只萤火虫”,由此写到“我”讨要萤火虫、放飞萤火虫,最后又写“是夜,流萤入梦”。在情节的叙写中,融入作者的议论、抒情,生动地表现了都市人渴望“回到自然这个原点”的集体心理。

作者长于细节描写,对自我心理的描摹(如“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它们会死吗?……”),真切、细腻,感人至深;环境描写也有特色,开头对“热气”的渲染,为抒写“回归”的渴望作好铺垫,并与下文“风起了”自然呼应,不着痕迹。

【延伸训练】

有位作家写道:近日,出席友人宴会。菜上三道,服务员每次都详细介绍其品名、味道和特色,与席者甚是满意。不料,友人读初一的女儿却对服务员说:“你一介绍,味道全没了,让我们自己品味好吗?我们要品出自己的味道。”大家听了,起初都感到突然,继而都同意女孩的话,并赞赏她说得颇有见地。

请以“品出自己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的核心句是“我们要品出自己的味道”。“品”,是体会、思考、揣摩之意;“品出味道”,就是独立思考,有属于自己的见解,而不应人云亦云。无论对人对事,或是对待某一种说法、某一个现象,都贵在能“品出自己的味道”。以“做学问”为切入点来写此题:有的人喜欢泥古,但凡古人所说所著全盘接受,这样囫囵吞枣地做学问,没有了“品”的过程,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味道”。相反,不泥古、不盲从的人,才会得到独特的、属于自己的味道。

本题参考立意:一、“品”“味”,贵在品,更贵在得出“自己”的味道。这样,才不会成为他人思想的寄存库,而成长为有自己思想的学习者。二、“品出自己的味道”,才能有自己的品位。

上一篇:例谈诗词鉴赏中“景语”的作用 下一篇:置换\补充法写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