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15 08:52:04

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调查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借鉴调查问卷对我国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进行调查分析。对全国1040名女大学生施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女大学生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防范意识相当不足,其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认知和社会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学校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安全防范 安全意识 具体对策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速发展时期,各种新生事物的出现,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中一些不安全因素,对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37.85万人,比上年增加16.45万人;在校生2625.30万人,比上年增加77.60万人。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女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女大学生正逐步形成一个较大的群体,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是高等学校得以稳定成长的重要基础。是以,加强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前提,也是时展的新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防范意识研究大多针对安全防范意识和全体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缺乏对女大学生的针对性。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对全国部分女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方面的问卷调查,探索女大学生安全防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得出从家庭、学校、个人和社会四个方面综合提高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的结论。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主要从现状、原因和措施三方面出发选取并确定调查内容。问卷调查的题目设计主要包括:在现状调查方面,涉及女大学生人身安全(食品、交通、社交、消防)和女大学生财产安全(线上和线下);在原因和措施方面,主要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四个方面展开,共计47道题的容量,广泛调查了女大生安全防范意识方面的问题,尤其在措施方面,问卷题目包含学校为女大学生提供的安全教育形式、女大学生希望掌握的自我防卫知识及家庭对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做法等。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处理,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研究对象。

该研究于2015年5月份,在全国范围内以随机抽样方式对全国12所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包括陕西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涵盖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12大类学科,共发放问卷1040份,收回问卷1030份,有效问卷960份,问卷有效率为92.2%,该颖境浞痔逑至说鞑榈拇表性和广泛性。

二、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现状

(一)人身安全防范意识。

在人身安全方面,对于“购买食品时,对于生产年月和保质期限,您会?”这一问题,只有1.04%的女大学生选择自己每次都会查看;82.7%的女大学生选择很少查看,甚至从不查看。对于“出租车或者司机的信息,您会?”这个问题,只有11.2%的女大学生选择每次都会留意,41.1%的女大学生选择很少留意甚至从不留意。对于“关于闯红灯,您?”,只有29.2%的学生选择了从不闯红灯,5.31%的学生选择了经常闯红灯;对于“在与男性网友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他邀请您见面,您会?”这一问题,只有0.93%的学生表现出了从不答应与其见面的倾向,2.81%的女大学生很少答应与其见面。

(二)财产安全防范意识。

在财产安全方面,有18.3%的女大学生离开宿舍时,会把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锁在柜子里;80.9%的女大学生在返校时总是或者经常随身携带学费、生活费等现金;47.6%的女大学生在网络上购物时,每次或者经常查看该网站是否正轨可靠。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前女大学生社会阅历简单,对于安全意识的学习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仍旧按照自身的行为习惯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缺乏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行为。

三、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缺失,潜在危险识别意识薄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父权制度下,女性从小就被置于与男性不同的文化与知识领域,接受与男性不同的社会角色观念,这些观点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内化为个体的意识,即女孩一直是社会弱势群体,是被保护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女孩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只停留在口头表达层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问卷调查中,只有5.3%的女大学生选择家长经常对其进行安全教育,3.8%的女大学生认为其家长的安全行为习惯非常好。这种现象实际上导致她们缺少对外界危险的警惕性,即对常规危险的辨别能力较强,对潜在危险的辨别能力较弱。

(二)学校安全教育脱离实际,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当下社会大环境下,基础教育片面强调分数,忽视对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方面的教育,即使有此类教育,也大多流于形式,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19.5%的女大学生认为学校经常对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但是59.2%的女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安全教育效果一般。同时,45.4%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比较差甚至非常差,78.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于校外人员进入学校的管理一般,有待提高。由此可见,学校的安全教育制度需要完善,同时教育内容要更加联系实际。

(三)个人自我认知不足,安全防范意识差。

当前女大学生群体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类群体的特点是思想自由、行为开放且独立性强,对自身认识不足,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她们容易轻信他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辨别潜在危险的存在,容易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四)社会环境复杂,转型期存在负面因素。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一些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女大学生们提出了挑战。以此来看,社会环境因素对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有大的影响。

四、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策略

(一)家庭方面。

家长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摆脱“女性群体是弱者”的固有想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时展潮流。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安全教育,适当观看法制节目,让孩子适当了解社会的另一面,增强“防人之心”,同时了解孩子对此类事件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及时纠正,进而提高其面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性。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安全教育讲座,从专业层面深化对安全防范意识的理解,引起孩子的共鸣。其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遵守交通规则,遵循道德要求,做合格公民,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再次,要构建更加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让身心仍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有机会和空间做出自己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二)学校方面。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注重贴近现实生活。

从现状可以看出,当前,学校安全防范意识大多流于形式,所以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将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课程,构建体系,让学生切实学到实用的、全面的安全防范知识。具体措施如下:①更新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改善教育方法,使用视频教学、模拟教学、专题讲座等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将安全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联系起来,充分体现教育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上的重要作用。②理论联系实际,在高校建立安全教育教研室,加大对相关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积极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方面的学术交流,建立起完善的日常行为规范。将安全教育纳入学分体系,对其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其次,加强安全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校应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火灾演练、地震疏导演练、盗抢演练等,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使高等学校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做到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贴近现实生活。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女大学生们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群体,新环境下,高校在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管理观念,更多地从学生出发,针对女大学生专门制定一套合适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女生宿舍安全管理条例》、《女生运动安全管理办法》等,使处理女大学生安全问题有章可循。其次,从高校目前正在实施的安全管理活动中对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教育,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力量,包括后勤部门、保卫处、学生处等,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开展安全筛查活动,深入女大学生宿舍进行宣传,及时纠正女大学生在宿舍不重视贵重物品的不良习惯。再次,以人为本,让女大学生亲身参与高校的治安管理,通过自身的切身体验,更加深刻地明白学习安全防范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3.加强高校女性安保队伍建设,全面关注女大学生的发展。

男女平等是现代社会中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女大学生比例逐渐提高,尤其是在师范类院校,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这就需要高校面对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问题时要特殊对待。由于女性一直处于弱势群体状态,因此某些女大学生在遭受侵害时由于各种私人原因,选择隐瞒,甚至逃避。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要适当设置女性安保人员,从女性视角关怀受到伤害的女大学生,或者从女性角度出发,建立更适合对女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的制度。同时逐步提高女性安保队伍的素质,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和考核,使其具备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人文关怀等能力,并主动传授安全防范知识和技巧,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个人方面。

综观近期女大学生安全事件可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女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不足引起的。例如:不能正确分辨出黑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暴露贵重物品等。由此可见,女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出门在外,慎重选择交通工具,随时保持电话畅通,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显露自己的贵重物品,不随意答应与男网友的见面要求,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其次,女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培养自身应急反应能力,遇到危害时,要保持镇定,积极寻求求救方法。再次,越来越多的现实案例表明,女大学生面临侵害时,或者受到侵害后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因此,女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能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四)社会方面。

在众多高校安全事件中,网络事件占很大一部分,其中受害最多的是女大学生,因此政府和学校应该联手净化网络环境,实行综合整治,保证公共空间安全。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风向,通过宣传教育,发展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适合女大学生生存的社会环境。同时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附近的摊贩进行规范化处理,整顿违法违规现象,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为女大学生构建安全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学校各部门要联合起来形成一道防线,对女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行全面排查,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保护女大学生的安全。学校、社会应建立起“两位一体”的安全防范机制,通过社会和学校的密切合作,收集女大学生的安全信息,为女大学生建立安全成长档案袋,及时反馈其安全信息,做到快、稳、准。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中,安全需求在五种基本需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女大学生作为高等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存在劣势,因此需要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发展方面进行安全防护,避免其遭受不正当的侵害,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田菊.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的专业选择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王明旋,苏扬,顾婷婷,陈清思.“90后”女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5(1):80-81.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510476042。

上一篇:高校“道德讲堂”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下一篇:琵琶室内乐中的低音琵琶演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