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的崛起

时间:2022-09-15 06:06:16

中国碳市场的崛起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进入秋冬季,很多北方城市也进入雾霾多发的季节。以北京为例,时常会遇到十面“霾”伏的恶劣天气。2014年2月,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调整产业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温室气体排放与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应对气候变化与治理污染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首先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包括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购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间接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了促进温室气体的减排,2013年12月,我国启动7个碳交易试点,其中包括重庆、湖北、天津、广东、北京、深圳、上海。这7个试点的正式启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悉,我国将在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更好地推动我国踏上低碳环保的道路。

“碳”知识,知多少?

最近,倍受全球瞩目的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于11月18日成功闭幕,其中以“全国碳市场展望”主题边会在该大会“中国角”成功举行,它的成功举行为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指明了方向。2017年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在即,我国应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或许建立碳市场应为上策。

说到碳市场,需谈碳交易,何为碳交易?碳交易又称碳排放权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有了碳交易,才会形成碳交易市场,目前我国7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的交易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了解,湖北交易中心通过政府部门的行政管控、合理的设计交易制度以及注重金融创新的理念,首当其冲成为我国7个试点中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为何要进行碳交易?归根结底,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的企业,会被纳入碳管理体系,并依照每个企业的情况分配每年需要排放的二氧化碳吨数,企业为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吨数进行买单。如果企业有富余的排放量还可以向排放量不足的企业进行转让售卖,从而增加企业资产。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交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进行碳交易一方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还可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将碳排放花费的成本转向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成本。

在交易中,大家关注的重点就是交易的价格,那么交易价格又是如何来制定的?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禹湘告诉记者,价格是一个市场行为的产物,会受到市场供需的影响,应由市场来决定。

交易主体、价格已经一目了然,那么采用哪种配额分配方法进行交易?禹湘表示,在我国碳交易试点中,目前主要采用基准线法和历史排放法的免费配额分配法,前者是根据行业标杆进行配额分配,后者则是通过企业以前的排放量来确定配额分配,这两种方法都被EU ETS(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采用。在EU ETS中,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主要采用免费发放配额的形式,第三阶段则更多地采用拍卖方法。

禹湘特别指出,传统的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各有优劣。历史排放法对于企业的碳排放量相对容易确定,但也会造成“鞭打快牛”的现象。基准线法的数据获取过程较为复杂,要求企业将不同产品的碳排放分别计量和报告。

以上所提到的二氧化碳配额分配是由于企业生产某种产品产生的排放量的总和所致,这也是建立碳标签的前提条件。碳标签的建立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树立低碳形象的方法之一。禹湘告诉记者,碳标签是以标签的形式来告知消费者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方法不仅有助于企业承担社会和环境责任,还可以激励消费者购买低碳的产品。在禹湘看来,未来我国碳标签的推广领域,一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碳足迹容易统计的;二是与出口产品相关的领域。据她介绍,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经在进行碳标签的认证工作,未来我国出口的产品加上碳标签的元素,将会有利于我国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全国统一碳市场将启动

我国将于2017年正式进入“碳元年”。禹湘向记者表示,虽然之前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碳交易的3种机制,即JI(联合履行机制)、CDM(清洁发展机制)、ET(国际排放贸易机制)在《巴黎协定》中不再体现,但是《巴黎协定》明确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中国适时地推出全国统一碳市场表明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决心和行动力。

在《巴黎协定》的背景下,2017年建立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高耗能的企业要额外增加碳排放的成本,而一些低能耗、清洁型的企业则可以通过交易来增加企业的资产。那么目前碳市场的准备工作进展到了哪一步?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段茂盛告诉记者,首先碳交易将会推动立法,目前已经将相关资料报批国务院审批;其次对于技术的指南、企业核算的标杆以及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资质要求、登记系统已经陆续完成;最后对于企业要上报的历史排放数据仍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仍然还在紧张地进行最终的筹备工作。

段茂盛还表示,由于个别企业的统计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且在企业上报排放数据之后,还需要第三方核查机构的认证,从而会产生高额的核查费用,对于资金短缺的企业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除了在筹备全国易市场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存的7个交易试点遭遇交易额为零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据《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城市仍然都以履约交易为主,造成在履约期交易活跃,非履约期交易寡淡的现象。在禹湘看来,为了激活在非履约期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需从这3个层面来改善,一是企业自身加强对碳资产管理的认知度;二是从市场层面,应培育碳资产管理的服务机构;三是从政策层面,未来可以考虑将交易的履约时间进行差异化管理。

目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企业几乎都是一些碳排放的“大户”,而对于不参与碳排放交易权和不好控制的中小企业如何来控制它们的碳排放?禹湘认为,对于无法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中小企业,碳税也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手段之一。

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递交了中国自主减排贡献的目标,其中目标之一是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努力提早达到。何建坤认为,提出这个目标,其一,可以体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担当;其二,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改变能源结构,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其三,是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何建坤表示,为了提早达到峰值,各方共同发力,“十三五”规划明确规定到2020年煤炭的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北京延庆区为了迎接2022年的冬奥会,力争到2017年PM2.5实现50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基本建成首都“无煤区”,从减煤换煤入手,推广新能源、新技术。

“除了减少煤炭的使用,大力推广天然气也是实现能源低碳化目标的重要举措”,何建坤如是说,天然气本身也是一个低碳能源,且它的碳排放量比煤炭要低40%以上。因此,在能源建设中,天然气也是需要积极发展的一个目标。

美国欲退出《巴黎协定》,是福是祸?

此前,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表示,如果他当选美国总统,将设法使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这无疑是给刚刚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泼了一盆冷水,那么美国如果真的退出,是否会对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虽然特朗普的竞选演讲趋于极端化,还不能确定是否真正退出或是在条款上加上相关的附加条件。据鲁政委分析称,很有可能是后者。即使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也不会影响《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实施,美国曾经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对于欧盟建立碳交易市场也没有造成任何影响,反而诞生了JI、CDM、ET等交易机制。

禹湘对此认为,美国是否会退出,不会影响中国既有的气候变化战略,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潮流也不会因为局部或暂时的困难而改变,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国内知名的碳交易和低碳经济专家靳国良则认为,在杭州G20峰会上,中美两国共同了《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成果》的文件,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虽然特朗普的言辞比较极端,但总体方向不会改变,可能会撤出一部分资金或者改变某些方式。

古人有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同理,在发展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即使困难重重,也改变不了我国对此的决心和信心,只要不断地努力,便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上一篇:新三板分层后何去何从 下一篇:神话·游戏·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