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与探求

时间:2022-09-15 05:58:57

摘要: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通过室内外空间的营造成功表现其文化性、科学性、标志性,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文化;科学;标志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1-0106-02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位于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内,前者是基础医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后者是大连医科大学行政中心。作为新时期大学建筑,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生命力――文化性;基础医学院教研室众多,功能复杂,科学的设计是它正常运转的保障――科学性;同时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是学校窗口建筑,其鲜明的标志性使其成为大连旅顺南路地标性建筑――标志性。

1 文化性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工程占地113.88hm2,总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基础医学院总建筑面积18029m2,行政办公楼总建筑面积9246m2,两楼均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框架结构。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工程按照功能分区划分不同组团,如科研组团、教学组团、实验组团、生活组团、体育组团等。科研组团紧邻旅顺南路,并正对该校对外主要出入口。科研组团由六栋建筑组成,两两相对,中间围合出内广场。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两楼相对位于科研组团最北端,是学校主轴线上对外第一栋建筑,有着重要的承接内外空间作用。

两楼相距46米,“门”字造型。“门”字型的“虚”与远处学校主人口玻璃体的“实”遥相呼应;在该建筑与学校主人口之间广场中心草坪上,立着石刻8字校训:甚解敏行明仁济世,这是学校迎宾广场:通过两楼之间大平台及旖旎南行的室外大台阶将人流引入科研组团内广场,该广场是学校节假日师生聚会的场所。作为大学建筑,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赋予了建筑独特的生命力。

2 科学性

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交通核集中,过厅、卫生间、楼梯间集中布置在一起。这种布局方式满足了基础医学院模块化管理和使用的需要。

基础医学院教研室众多,科学实验复杂,建筑平面设计及设备设计特点如下:

每层五个交通核将一字形平面分成四个教学实验单元,每个教学实验单元南侧是导师带研究生的小开间讨论室,北侧是公共使用大空间实验室。实验室内除有特殊要求房间单独隔开使用外,其它实验室部分一律打开,保证最大限度资源共享。

为有效控制人流,各单元设出入口控制系统,使用感应读卡器门禁控制;楼梯间各层设微波、红外双鉴防盗报警探测器。

由于各实验室安全度要求不同,特殊房间特殊处理。23个无菌细胞培养室分设在不同教学实验单元内,从流程、设备到门窗均标准化处理,外窗做双层密闭窗,每个细胞培养室门口设缓冲空间,缓冲间内设风淋、水盆。4个细菌室分设在不同教学实验单元内,每个细菌室设缓冲空间。细菌室有恒温恒湿要求。

各实验室管道集中,立管就近顺柱子下,减少横管数量,减少隐患。

采用集中空调及全面通风系统。由于其实验功能复杂,通风系统采用设于送排风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风管道所需风压送排风(即变频控制送排风),科学又经济。

部分重要设备,如:低温冰箱、细胞培养室、细菌室、菌种室、冷库等按二级用电负荷供配电。

基础医学院和行政办公楼一至五层层高均4.5m,吊顶后净高3m,尺度宜人。地下车库可停车120辆,满足师生停车需要。

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交付使用近两年,由于它理念先进,管理科学,使用方便,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3 标志性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工程地处山地,建筑依山就势,以黑白灰作为主色调,注意细节推敲,精工细作,形成学校统一完整的群体建筑形象。

基础医学院、行政办公楼两楼相对位置是一到五层共享空间。并在一层、三层设对外出人口。通透落地的玻璃幕纯净大气,突出了学校主人口主题。

三层相连平台东西跨46m,用椭圆径23mxi1m的透空花篮柱支撑,既是景观,也起到结构支撑作用,同时丰富了学校主人口空间层次,增加了内外空间流动,是两楼乃至学校主人口点睛之笔。三层下来的室外大台阶越过前楼科研中心报告厅,行程90多米落地,增加了建筑动感,建筑本身也是景观。

为突出学校主入口主题,两楼屋顶用钢行架结构做造型相连,远看如“门”字,寓意深刻,形象生动。作为学校窗口建筑,其鲜明的标志性使其成为大连旅顺南路地标性建筑。

如同一酋诗,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行政办公楼通过室内外空间的营造让徜徉其中的人感受空间的魅力。在2009年辽宁省优秀设计评比中获优秀设计一等奖。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坎内尔着著、倪卫红译,《贝聿铭传》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

[2]马国罄著《丹下健三》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第一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1999重印

[3]李伟伟、王晋良著,《特色与探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4]陈心德著,《生产运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上一篇:生长在青枫公园旁的房子 下一篇:“浦江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