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时间:2022-09-15 04:08:49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摘 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教育对象,结合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现状及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索,希望能有效促进高职数学模式的改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与提高认识

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思想素质偏低,且入学目的各异:有的升入本科院校无望,想学一门技术得以谋生;有的仅想混张文凭靠亲人安排工作;更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尚小;怕孩子在社会上学坏……这样的生源势必会造成学生只重专业课而轻视基础课的结果,从而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在思想上存在较大负担,常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学习极度缺乏信心,学习动力不足,这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开课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阐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必不可少。从就业来看,企业较喜欢头脑灵活、反应快、行为习惯良好、技术高超、职业道德高尚的优秀员工,而数学的思维方法、严谨性等可使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较好的锻炼。不仅如此,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教师可举一些生活实例像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要鼓励学生高职院校的数学不同于高考,这一阶段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只要端正态度就一定能学好数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二、严格筛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较差而惰性较强的学习特点,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对这些学生的教学要采用走“职业型”、“实用型”的道路,要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少而精”的原则,对其教学除受教学进度影响外,更应针对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而定。尽量减少繁冗、枯燥的数学定理、以及公式的证明,减少不必要的且费时费力的理论推导,重在指导学生应用这些公式及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对专业的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与排斥心理.

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带领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内容要简而精,帮助学生概况和总结学习重点。如第二章求各类函数极限的方法可概况为“六法。第三章求导数与微分需要掌握的学习要点,可引导学生概括成一副对联:“一表”“双则”“一应用”;“一高”“一参”“一微分”,即牢记基本初等函数导数一览表、需特殊记忆乘积和商求导法则、会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线方程、法线方程,掌握求函数的高阶导数、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求二阶导的方法和求微分的基本公式。这样,将书先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的过程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全面展示知识,并能使学生清晰、明了的认识到学习目标和任务,更能有效培养学生概况和总结的能力。第四章的用变量置换法求微分是学习难点,需要记住四类枯燥、却常见的变量,并需要分别换元得到新的四个变量从而达到求积分的目的,由于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基础过于贫瘠,对高中学过的公式没有印象,故讲解换元原因和方法并不能起到积极效果,这时可以将这些知识生活化,将四个变量分别记为新进门的四位嫂子,给同学一定时间记牢她们的模样,将换元的方法记为几哥,当然 也要记准自己几个哥哥的模样,这样可将这部分知识转化成了看见几嫂找几哥的问题。如此教学可将必需记牢的公式生活化、亲切化、趣味化,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最后,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整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多做练习,及时巩固,配合小考,迫使学生时时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改善评价机制,弘扬正能量

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仅凭一张试卷来判定,可体现在平时表现和期末测试两方面,平时表现又可分为出勤、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正确率、单元测验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平时成绩也可采用公平、透明的记分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不是老师给的,而是靠自己努力一点点赚来的,这样学生会倍加珍惜每一次机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但记分也应注意,若一味的采取学生自愿回答问题加分制,则很有可能使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差生出现自我放弃的现象。教师应尽量保证机会均等,鼓励差生积极把握机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进行测试,以激励差生找回学习信心。另外,可创办特色教学,如每节课课堂任务完成后可让学生自行出题解决本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教师进行抽查,并附上鼓励与表扬的评语。这样做可让学生在强制参与学习中感受到来源于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达到让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爱上一门课的目的。

最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本文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学者对高职院校数学基础课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琴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05,(12)

上一篇:论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下一篇:我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