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

时间:2022-09-15 03:49:41

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

摘 要:文言文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特质的根基。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是对中华文化起点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在高中阶段,文言文内容大幅增加,高考比分也在逐年加重,想要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史实;诵读;翻译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秦诸子的散文到唐宋元的诗歌词曲,再到明清的小说,无一不是先贤们所留下的智慧结晶。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古代语言的言简意丰、遣词考究、艺术高超等特点,了解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更能逐渐上升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年代久远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想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文言文知识,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用对方法。

一、联系史实,要拓展见闻,要激发兴趣

就目前高中阶段所选的文言文来看,大多数是秦诸子的散文,其中多数内容都与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性质相关,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学性,但它更重要的是真实地再现了史实情景。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等等,这些都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联,构成严密的因果关系,牵一动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联系史实,只是一味地讲解、翻译课文,那么,不仅教学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严重破坏了文本教材的整体性,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识记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多读一些史书,充分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对于文本相关的历史故事能够信手拈来,而且讲述的比书本描述的更加细致、生动且传神。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二、文本诵读指导,要背,但决不死背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都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精挑细选而来的,都是先贤的经典之作,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自然,不少文言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当看到课后要求中有“背诵全文”的字样时,相信多数学生都会头疼。但是迫于无奈,学生都会乘着早读的时间,摇头晃脑地在那“死记硬背”。等扛过老师的“听写大会”,没过几天,就全被“遗忘”了。文言文的背诵,一直是学生最为头大的问题。

背诵是一个积累知识并内化的过程,文言文要背,但决不是死记硬背。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自己的文言文知识基础和课后注释,初识文意,发现疑问和问题;再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答疑,让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背诵要在完成这两步之后才能进行。学生在进一步把握了句意和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就能通过诵读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文言文感受力的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背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高考中文言文填空评判标准十分严格,所以,学生在背诵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精准背诵,精准书写。

三、字、词、句式教学,要死中有活

字、词、句式的教学,要死中有活,其中的“死”,指的是文言文中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例如,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字”,在教学中,通假字的缘由无需多讲,而要反复给学生强调这个概念,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通假字使用的必要性。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对通假字进行归纳列表,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方便记忆和应用。再如,一词多义。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词本身的意思,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除了字、词之外,句式也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指导学生认识并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构成和用法。死中有活,就是说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适合学生并便于学生接受的方法,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翻译。

四、正确翻译,重原则、技巧,更重方法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正确翻译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要求学生遵循文言文的基本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忠实于文本,将文言文的字字句句用现代文落实,之后才是语言畅通、简洁、生动等要求。其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做好“留、补、换、调”的工作。“留”,就是说要对专有名词进行保留,不必翻译;“补”就是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换”,就是将古代汉语表达方式直接换成汉语;“调”,就是将一些倒装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的语言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郭晓茜.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08).

上一篇:浅谈如何走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 下一篇:提高高三物理学习效率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