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的妙用

时间:2022-09-15 03:32:46

朗诵的妙用

《汉书·王褒传》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汉宣帝时,太子刘照患有神经衰弱症,御医束手无策。有人想出一个办法,让王褒等人侍奉太子,反复朗诵《甘泉赋》、《洞箫赋》等辞赋名篇来娱悦太子,使太子逐渐恢复了健康。这就是“诵读愈疾”的故事。朗诵竟有如此功效!在语文教学中,朗诵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朗诵是朗读的更高层次,它是指清晰、准确、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表达出来,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诵作为一门口耳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文字作品的出现,它应运而生。《孟子》中曾说:“诵其诗,读其书”就明显反映了先秦至更早时期的朗诵盛况。古代人们把朗诵叫吟诵或吟咏,在许多文学作品以及史料中都有记载,古人饮酒赋诗,以诗会友,低吟轻诵。古人对朗诵的作用也有不少精辟的分析,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中国的私塾教学中,读也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世纪末本世纪前半期成长起来的大批国学大师、学贯东西的学者,如鲁迅、郭沫若等,都经历过私塾诵读阶段,正是这个阶段打下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基础。由此可见,从古至今,朗诵在语文教学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朗诵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它在语言活动中的影响远比文字大得多,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朗诵艺术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理应受到重视,否则就会像吕淑湘说的那样:“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

(一)朗诵可以提高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诵。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所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朗诵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诵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诵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例如《荷塘月色》一课,如果我们靠老师讲解,会觉得其中许多话语令人费解。怎么办?读,响亮地,有感情地去读,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许多学生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他们说:老师,你授课时讲得太多了,太清楚了,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又太少了。这样一味地把知识往我们头脑里灌,我们会因“积食”而“消化不良”的。这是众多学生的心声。高中语文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去朗读,去思考,不然,课本中的精品就会寡然无味了。须知,光靠老师讲,学生思考,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高中阅读理解得分不多就是明证。我们不要忽视朗读理解文章的作用,而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二)朗诵可以领会语言神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就强调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作用。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强调了语言锤炼的艰辛。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诗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散文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语言具有含蓄美和音乐美。小说方面,福楼拜认为:“无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要一个词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戏剧的语言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语言用词追求立体感,分寸感,句式讲究节奏美,整齐美,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高中学生认为朗诵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其实,他们不知道:只有读,才能领会文章语言的神韵,才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如果不读我们就品味不出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体会不出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再现不出散文的意境美,展现不出戏剧角色的个性。

(三)朗诵可以帮助修改文章

朗诵,可以形成语感。语感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逻辑不严密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鲁迅先生说:“在看和读之中,能够发现重复罗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炼了;能够找出拗口,不通顺的地方,把语言改通顺,流畅了。”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改诗时,就采用“读”的方式,“读”的修改法使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音韵优美,雅俗共赏。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应用“读”这种方式修改作品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海明威。他将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反复读了二百余遍,修改了二百余次,最后才付印。海明威就是用“读”的方法,从感觉,视觉,触觉上去刻画形象,用最乘法,炬的语言将作者,形象,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形成了独特的“海明威风格”。

由此可见,通过“读”来修改文章是行之有效的,高中虽然课业紧张,但每写一篇文章务求其精,“文章不厌百回读”,只有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语病,只有通过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言“心语”之语。这样,可能初改文章时费时费力,但从整体写作教学来说,它却是省时省力的。学生一旦掌握了边读边改的方法,必可受用无穷。

叶圣陶曾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朗诵的过程其实是广泛吸取语言表现力营养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诵含英咀华名篇名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应用句章。不仅升华了妙笔,丰富了语言,也开发了思维,培养了情感。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辞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便会自然减少,随着语言技巧的丰富,学生会逐步改变心虚笔拙、木讷无文的窘状。这样就可以取得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了。

上一篇:信息技术给课堂注入活力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