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略谈

时间:2022-09-15 01:45:04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略谈

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一个人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对一个占世间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究其原因,这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分数成绩论成败,素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物理学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新内容,初中物理以其学科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心理学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这种能力并非少数专家所特有,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教学方法,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敢于评判,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巧设疑问,以疑导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这节内容时,在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及知道反射类型,平面镜反射,漫反射知识后,我进一步要求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引导学生提问;(1)看电影时,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银幕的画面,是光发生了什么反射?(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发生了什么反射?而教室两侧的同学看到另一侧的字亮度模糊,又是发生了什么反射?通过引导,启发,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启发学生勇于想象,想象是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有上进心,善于想象,教师要因势利导,正确鼓励,决不可讽刺挖苦学生异想天开,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没有‘千里眼’‘顺风耳’的想象,哪有今天的望远镜、电话;没有大胆的想象,人类怎能登上月球,进入太空,能想出新点子,才能创造新事物,才有新的发明创造。例如;在学习重力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再如,学习摩擦时,让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设想和规划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对那些别出心裁的思路,与众不同的观点,别具一格的见解,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想象力,因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想象力。

第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怀疑的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物理学史上大量实例表明,不拘泥于传统理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提到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的,能独立思考的科学人才来说,这一点是重要的,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勇于探索,勇于质疑与相互讨论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巧妙设计疑点,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质疑的思维活动中产生各种猜想,例如;做‘‘动滑轮省一半力’实验时,把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测出拉力大小后,发现测出的数值与课本结论有出入,从而产生质疑,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置疑,敢于提出新的问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想象。

第五,教师要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内容的知识,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科学家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是我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丰富联想,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地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维的结果,用于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做成一种皮碗挂钩。

总之,改进物理教学方法,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创新素质,只要广大教师努力探索,坚持不懈,一定能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应用 下一篇:有关学生英语学习信念的影响因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