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语文课堂来自不断的创新

时间:2022-09-14 10:10:23

成功的语文课堂来自不断的创新

摘 要: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这个词总是被我们不断的说起,但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我们对其的操控技术却显得相形见拙,如果我们要想课堂变得使学生都能易于接受,那么我们就必需要创新下下一翻真功夫。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 创新教育

对于小学的语文而言,要创新、要改革的口号我们喊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些事情我们也去做了,但是结果好像不是那么的明显,为何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我想内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其实,在具体操作当中,在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好像是只注重其形,而不注重其表,以至于看似做了不少的工作,而操作起来却是事半功倍。针对这种现象,很值我们去探讨。

一、一定要培养小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每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存在着个性化的差异,他们对阅读的内容有些不尽相同的理解,这完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对于教材的分析不能过于绝对化,不能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轻易下结论,这等于把学生的思想禁锢起来,所以,我们不仿创设一个民主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当中的体验,如对课文当中人物的评价,对文章内容思想的领悟,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我们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对已有结论提出质疑,培养他们具有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另外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问题多元性的思考,这种开放性的设置是十分有必要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各抒已见,尽情表达。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都能认识到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思考,提倡思想的多元化,日后,学生就会不受习惯思维及习惯势力的束缚,提出新颖的、别出心裁的观点,创造思维自然得到了培养。

学生对文章发出不同的见解和表达,这正是一种求异思维活动,这必须受到老师的尊重和接纳。但是有种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简单地把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同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上,作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发散式讨论,认为只要能求异,就是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只是一概肯定,任其蔓延,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又把握不住课文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远离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对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无价值可言。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更要看其思维过程和表述中的语言质量,使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不能视所有的求异都是有创新意义的;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使求异思维真正建立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二、优化辅助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少有条件的学校都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老师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带领同学们走向有声有色的文本世界,借助课件实现与文本间更亲密直接的对话,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课堂增添了不少亮色。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有意思的是,现在一说到上课,一些人立刻就会想,这节课有课件吗?没有我该怎么去做呢?其实,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立足点是为了教学服务,集中多种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上述那种不从备课着眼,急于想课件的方法显然是本末倒置了,亮眼的课件自然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却并不是好课的必备条件。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不是经常能看到一些粗劣的课件剥夺了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的权利,将学生触及思想的阅读浅化为视觉上的阅读。

三、引导和培养学生揣测文章的弦外之音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仔细品评、深入体会、展开想像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四、使学生想学、会学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做到让学生想学、会学,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有大大的益处,怎样做到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认为: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强调学生参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更为重要。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当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于是他们就会积极用脑去想,千方百计地探求其中的奥妙,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新课时,教师应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快的投入学习。只做到让学生想学还不够,还要使他们会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辨证施教,而且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方法,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实现从“学会”向“会学”的飞跃,这是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学生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而动作思维就是具有较强体验性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教学情景,力求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探求知识的乐趣。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力气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能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善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就能够自己去读书并有所收获。

总而言之,改就过去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转变学习方式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上,以达到有的放矢,求真务实,能够确定得点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历史自主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技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