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时间:2022-09-15 12:59:34

谈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以“研究”为手段的创造性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内容,以研究为手段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在主体性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积极地寻找、获取各种资料和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要遵循主体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化学;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知识观和人才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时代呼唤创造型的人才,但我国目前的教学方式却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育部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之中。那么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研究性学习呢?本文拟就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原则作一探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它都是不成熟的,尚处于一种探索和试验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

高中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中要依据《课标》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选题。一方面老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课标》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研究性课题。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适当的指导。喜欢动手实验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多选择以实验为主的研究课题。例如,我校的这类同学选择了“实验室制氯气装置的组装探讨”“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最好方法?”“喷泉实验的研究”等实验课题。而擅长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同学选择了如“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和价格,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调查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和价值”等调查类课题。而对人文历史有兴趣的同学则选择了“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衍变”等化学史类的课题。

指导学生选题时要注意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反映国计民生中的热点内容。如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问题,酸雨,农用地膜,化肥的合理使用,水果、蔬菜种植使用农药调查等较适宜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因为研究过程将走向社会,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机关、工厂、农村、社区、大自然、图书馆、互联网……都是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的课堂。化学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成果、结论需要社会的检验和认可。当然了,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将服务于社会。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我认为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较为理想的效果是:学生学会怎样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的成果有创新性、可行性。若有经济价值,能服务于社会更佳。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研究性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积极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是人的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研究性学习是以主体性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就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无法去研究,更谈不上去创造,研究性学习当然无从谈起。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我们也强调学生是主体,但其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却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常常是教师的活动多,学生的活动少,学生只是接受现成的已有定论的书本知识。而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新问题、新知识,学生面对的是不确定的、未知的世界。因此,它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从方法、技巧上给学生以帮助,教会学生学习。

3开放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开放性,全方位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让其自由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其自由做:

第一,问题、内容的开放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步骤,而不是教师去指定某一个内容让学生去学习。同学科性教学内容相比,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开放性的,它更富有时代性、生活性和变化性。

第二,思维方式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把思考的对象当作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来认识,用发散性思维来寻找、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而不是单一地寻找标准答案。

第三,活动空间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空间既可以是在课堂上,也可以是在课堂之外,并且更多的是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即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去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独立地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

4问题性原则

问题性原则是指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自然、社会生活或教科书中去选择问题或课题,围绕问题或课题去寻找资料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中介,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给学生直接、具体的学习内容,只提供有关情境或线索,或者引导学生自己从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发现和确定问题,围绕问题去开展研究性活动,从而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问题就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问题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经常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注意捕捉各种信息,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大胆怀疑,敢于质疑。“别人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的学生是永远也发现不了问题的。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的人才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样的人才会从平常的事物中找出问题,不人云亦云。第三,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我们应采取民主等的教育方式,营造自由、安全、宽松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以及敢于怀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等创造性个性品质。

5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研究性学习以“研究”为手段,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创造离不开研究,研究是为了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是人类一种普遍存在的潜能,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人类的创造潜能是创造力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不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创造潜能像一粒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有长成一棵大树的趋向。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最重要的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首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一种欲望;其次,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第三,对创造给予积极的评价。创造有“类创造”和“真创造”之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创造大都是“类创造”。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独立地探索、研究提出的观点。答案,都可以算是创造,从而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成功体验。

6地方性原则

由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受到本地各种资源(如工厂的类型、分布及规模,农村种植的植物种类和规模,河流、山川的状况,图书馆藏书,网络的普及情况等)的限制,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为便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高中学生现有知识层次和生活阅历,应鼓励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来选题,这样有利于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考虑到学生年龄、时间、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在本地收集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比较容易做到。研究成果(一般是某些意见或建议等)容易被当地相关部门认可、采用或参考。如“礼乐虚镇河流污染调查及整治措施”课题组的提出的“流量分流”、“强制管治”等意见颇有新意。“礼乐镇降雨量及PH值的调查和测定”课题组成员活动投入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为增强。

7综合性原则

化学研究性课题有化学知识的应用,也有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关联性和交叉性,因此要求学生灵活利用各科知识,综合应用它们。如“小鸟天堂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五邑地区胃酸过多症之现状调查”等课题,需要应用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化学研究性课题要以化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有效解决整体知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发现化学学科知识以外的新信息。因此,学生要灵活选择或综合多种活动方式。

8过程及评价性原则

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化学研究性学习应淡化结论的正与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重视学生学习的态度(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

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加深知识内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看重的是学生主动探求、创新勇气和能力的综合(如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抗挫力等)发展。

由于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结论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表达形成也不是唯一。因此在评价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求去量度和评价。评价手段、方法可以是: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也可以书面材料的评价、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可以定性评价也可用定量评价。

从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进行评价。而且应侧重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投入的积极程度,用发展的观点给予鼓励,不要太看重研究的结论或成果的价值。对高中学生而言,参与才是最重要。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教育发展研究,2001(5):14~18

[2]张兴华.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 2002(4): 37

[3]盛焕华、施华.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M]. 龙门书局,2003.1

[4]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

上一篇: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观念的转变 下一篇:怎样提高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