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与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时间:2022-09-15 12:43:47

美国次贷危机与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消费信贷;次贷危机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进入2008年下半年,这场危机已经进 一步蔓延到美国的实体经济,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折合成年率下降了0.5%,不少经济学 家预计,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或下降4%乃至更多。 对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到目前为止,大多将其归结为美国持续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 的流动性过剩、金融创新发展过度以及美国货币当局对于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监管等金融层面 的因素。[1]更进一步,王晓雷[2]认为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储蓄 率的严重不足;李方[3]则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强化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从 而促进了金融泡沫经济的 生 成和发展。但是对于美国国内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全球经济失衡等表象下的实体经济变化 因素,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本文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的角度,来分析 服务经济下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与美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美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使美国实现了由制造业经济向 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的转变,从1990―2007年间,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由15%下 降到11.7%,而信息、金融与保险、专业服务、教育和医疗等服务业产值比重则大幅上升 , 由60%上升到66.6%。从就业人数比例来看,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由20%下降到10%,金融 和专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则由30%上升到50%。①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使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全球市场为依托实现的。具体来说,美 国跨国企 业基于比较优势原则,借助于FDI,在控制核心技术或核心价值链的基础上将劳动密集型生 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由生产企业演变为生产企业,由此,美国逐渐成为由 生产业(或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体。[4]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使拉动美 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了重大改变。

首先,由于生产业是高人力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集中了众多知识、创新与技术 因素,因此,美国由制造业为主向生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的转变,意味着美国经济增 长不再是由资本、资源、劳动力的投入来驱动,也不是主要依赖生产技术投入,以技术进步 改进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而是一种由知识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 种增长模式下,传统上的经济增长动力――投资对于美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受到明显削弱。解 构美国的GDP,我们看到,2004―2007年,农、林等第一产业不超过GDP总量的1.2%,制造 业 更是逐年下降(见表1),2007年只占GDP的11.7%,而第三产业――服务业构成了美国GDP 的 66.6%。从各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见图1),制造业也是呈明显下降趋势,服 务 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逐年上升,2007年美国GDP增长2.2%,其中,服务业贡献了2.14个 百 分点的增长,信息产业贡献了0.49%,而制造业的贡献为负。与此相应,美国国内的投资规 模,尤其是制造业投资规模增长日趋缓慢。2006年美国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仅为2.7%,投 资 额仅相当于GDP的2.1%,即使是作为美国优势产业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生产,每年的投 入在GDP中的占比也不足1%。制造业投资规模增速趋缓使得投资带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大 大削弱。

其次,随着产品制造环节的对外转移,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从事产品生产,由此, 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贸易账户逆差额持续扩大。1992―2006年的15年间,美 国贸易账户逆差由969亿美元扩大到8382.7亿美元,逆差规模增加了7413.7亿美元,增加7 .7 倍。并且美国逆差的产品结构也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特征,由原先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 型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发展到目前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内供给也主要由进口来满 足。目前,美国几乎在所有商品类别上都存在着逆差。由贸易账户的巨额赤字导致的经常账 户逆差的不断扩大,意味着美国难以通过对外贸易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由图2可以看出,自2 000年以来,净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都为负值。

当美国国内投资增速趋缓、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扩大,难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时,美国就只能 通过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来带动经济增长(见图2)。2007年,在美国2%的GDP增长中,消费需 求拉动经济增长1.95个百分点,而投资、净出口和政府支出三者合计仅带动经济增长0.05 %,由此,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扩大了美国的贫富差距

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的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国民的总体福利水平也由 此得到了大幅改善,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价值链转移的过程中,对美国国内收入分配格 局产生的影响,导致了美国国内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5]

首先,使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美国借助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外转移的首先是以产品 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这些环节的对外转移会使美国由制造业分离出大批产业 工人,从而在总体上改变了美国低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使美国劳动收入份额逐步下降 ,导致普通劳工收入呈下降趋势。

其次,知识阶层的收入出现分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美国不仅将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生产 与制造环节转移到国外,服务业内部的一些技术环节也因为新崛起国家的激烈竞争,特别是 这些国家廉价的高科技人员具有的比较优势,迫使发达国家的企业采用外包、外购的方式以 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对于一些知识含量较低的非核心环节的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呈下降趋 势,这些领域的从业人员收入因此受到影响。但美国通过生产与服务业一些环节的对外 转移,也进一步加强了其在金融和保险、信息和技术服务的高端领域的竞争优势,使得美国 这些行业不仅面向国内的制造业提供服务,更成为全球服务供应商,其市场规模的扩展直接 导致了对知识型高级人才需求的上升,从而在知识阶层出现了两极分化,收入分配更偏向 于高端技术和金融与保险领域的高端人才。

第三,资本收入份额增加,财富的集中更加明显。美国跨国企业通过将劳动密集型环节和某 些服务环节的对外转移,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扩大了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极大地改善了 企业盈利,由此,使得资本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上升,并导致了美国企业高级管理人 员的薪酬大幅增长。据统计,自1993年以来,美国CEO的平均年薪翻了四番,2006年达到105 0万美元,该平均年薪已由1976年相当于普通工人平均年薪的36倍,扩大到2006年的369倍。 也就是说,一个CEO平均一天工作的收入超过了普通工人全年的收入。③此外,美国金融 市 场的快速发展也为贫富分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在美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资产价格 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财富集中与收入集中之间的“马太效应”会进一步加大这种收入差距 。如图3所示,2004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拥有的净财富占全国净财富总额的33.4%,最 富 有的10%的家庭拥有的财富净额占比为69.5%,而剩余的90%的家庭的财富净额占比仅为30. 5 %。此外,如表2所示,若将美国按收入分为五个阶层,1970-2006年,只有最高的20 %的收 入份额呈上升趋势,由43.3%上升到50.5%,增长7.2个百分点,其余阶层的收入份额均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财富的过度集中使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一方面,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 结 构下,消费需求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但另一方面,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财 富过度集中于少数富裕阶层,又会对美国国内消费增长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因为富裕阶层 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中低收入家庭,因此,这种收入向少数富裕阶层的过度集中,会从总体 上对美国国内消费增长带来不利影响,成为制约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瓶颈。

(三)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从而极大地缓解了财富集中 对于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为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撑。一 方面,银行业为应对证券市场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务的不利影响,大力拓展个人消费信贷市 场, 为美国家庭通过借贷增加消费提供了基本的信贷支撑;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则从供给和需求 两方面促进了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一是金融创新提供的众多金融产品为美国家庭提供了丰 富的投资品种,增加了其资产性收入,当资产价格上升时,居民的资产收入预期增加,会提 高美国家庭的借贷消费需求;二是在消费贷款基础上进行的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通过 对原有资产的重新打包与组合,将风险隐性化了,使这一交易中的当事人都感觉风险不是由 自己承担,因而大大提高了市场对这类资产的需求,或者说增加了消费信贷市场的资本供给 。因此,由金融创新和消费信贷带动了金融业发展,也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 持。

从现实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借助于消费信贷刺激国内需求,美国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 1996―2000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4%,虽然2001年由于股市泡沫的破灭,美国经 济增长率下降至0.8%,但经过短暂的调整,2002年增长率为1.6%,2003―2007年美国经济 的 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2.9%。与此同时,美国家庭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攀升,2002年美国家庭 债 务为8.5万亿美元,2006年已达11.5万亿美元,相当于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127%。2007年 美 国家庭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4万亿美元,债务已高达可支配收入的140%。其中,家庭抵 押贷款从2002年的6万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0.6万亿美元,家庭消费信贷从2002年的1.9 万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5万亿美元。④

当美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消费拉动,而国内消费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又是靠借贷来支撑时 ,资产价格就成了美国经济增长循环中重要的一环。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资产价格成为美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环节

从理论上讲,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规模会受到中低收入家庭财务状况的制约,因为中低收入 家庭当期通过借贷增加消费,必然使其下期的支付能力下降,因此,借助于消费信贷由中低 收入家庭消化高收入家庭的剩余储蓄在理论上讲是不可行的。但在现实中,如果考虑到消费 者的财产性收入,这种消费信贷的发展也有其短期的可行性。这一特点在房地产抵押贷款中 表现尤为明显。

由于家庭购买住房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同时具有投资属性,所以,从微观角度分析,消费 者对于住房需求有与一般消费品需求不同的特征。

设某消费者以借贷资金Q购买住房,当前市场的借贷利率为r,则消费者通过借贷购买住房一 年后会增加额外支出: Q•r。

由于购买住房同时也可以看作一种投资行为,其投资收益率(i)为:

i=(A+T)/Q

其中: T为房租报酬,A为房屋在一年里的预期增值。

则消费者购买住房一年后的收益为:i•Q。

由此,若设消费者通过借贷购买住房的净收益(或净成本)为Y,则:

Y=i•Q-r•Q=(i-r)Q (2)

由(2)式可以看出,消费者当期通过借贷用于住房购买是会改善还是恶化其下期的家庭财 务状况,取决于房地产投资的收益率和当前市场借贷利率,进一步看,由于房地产投资收益 率i直接取决于房屋预期增值A,因此,当预期房地产价格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时,i的提高会 使i>r,消费者通过当期借贷购买住房的行为会有正的收益回报,会刺激消费者的借贷购房 需求,并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价格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带来美国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加,扩 大家庭消费需求,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由此,资产价格成为美国经济循环中的重要环节。

三、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是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由以上的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美国消费者借贷购房消费行为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房地产价格;二是借贷利率。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这两个因素都有着重要的影 响,所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基本上是依据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来进行。因为传 统的货币理论认为,流通中货币量偏多必然导致物价上涨,因此,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就可 以作为判断其货币量适度与否的重要尺度。但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和美国产业结构 的调整,实际上已经使美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相关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因为当越来 越多的产品生产与制造环节被转移至国外,美国国内市场的商品供给就不再取决于美国自身 的要素禀赋,而主要是通过全球采购来满足,而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下,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依 据比较优势原则在全球构建其产业链,将全球的要素优势集中到了跨国公司内部。发达国家 的技术、设备、管理等与发展中国家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的有机组合,极大地提高了全球的 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产品生产成本明显下降,从而使得国际市场工业制成品的价格 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由此,美国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的同时,却 不会带动国内物价上涨。

当美国扩张货币政策不再有传统的内部均衡的约束,且资产价格成为美国经济循环过程中重 要的一环,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就具有了与传统的制造业经济下明显不同的特征。在传统的制 造业经济下,美联储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拉动国内总需求,一旦超过了美国充分就业下的 总供给能力,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并使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兼顾经济增长与通货稳定的政策目 标使美联储不可能长期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但在现行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下,美联储 扩张货币政策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并保持物价稳定,同时也使美国资产价格上涨 ,并带动借贷消费需求增加,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使美联储对于扩张性 货币政策有了更强的偏好。当美联储日趋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持续扩大直至泡 沫破裂并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时,美联储只要能够找到另外一个领域吹起新的资产泡沫,就可 延续这种经济增长模式。

但是,这种经济运行模式的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泡沫生成和不断膨胀过程中,由资产价 格上涨的预期会使美国家庭的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负债比例会不断上 升。前面提到,2007年美国家庭债务规模高达14万亿美元,债务占到可支配收入的140%。 美联储数据也显示,家庭债务偿还负担(比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12.6%上升到2006年的1 4 .3%,不断创出新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家庭的财务状况就变得十分脆弱。一旦资产价 格 出现波动,即使是小幅波动,也有可能使一些低收入家庭出现偿付困难,而这种偿付困难如 果进一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并导致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心降低,由金融系统特有的 危机传导和扩大机制,最终会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现实情况也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实际上,美国在2007年8月份次贷危机爆发前, 房地产价格并未出现大幅度下跌(见图4)。美国住房价格的调整是从2006年开始的,而这 种调整并非价格大幅下跌,只是价格上涨幅度的回落,2006年第四季度美国的住房价格指 数达到219.73,比2005年末上升了6.34个百分点,2007年第二季度的住房价格指数为32 0. 40,比2006年底略升了0.67个百分点。但由于美国低收入家庭负债比例过高,资产价格涨 幅 回落导致资产收入下降,影响到低收入家庭的财务状况,使其出现了偿付困难,并成为次贷 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结语: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次贷危机的发生有其金融层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 是由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运行机制、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综合作用的 结果。因此,这次危机对于美国的影响不会仅停留在金融层面,对美国乃至全球的实体经济 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那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如中国受到的冲击更大,危机过后 恢复经济正常增长需要更长的时间。

注 释:

① 资料来源: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② 包括农、林、渔、采矿业、建筑业和公用事业等。

③参见Jonathan Peterson, House Wants Investors to Vote on Executive Pay, Los Ang eles Times, April 21,2007。

④ 根据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相关数据计算。

主要参考文献:

[1]何 帆,张 明.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求是,2007(20).

[2]卢 锋.产品内分工:一个分析框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 o. C2004005; 2004(5).

[3]王晓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成因[J].农村金融研究,2007(10).

[4]李 方.全球经济失衡下的金融泡沫经济[J].国际金融研究,2007(4).

[5]宋小川.论当前美国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两极分化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 08(6).

Economic Structure Determined by American Subprime Mor tgage Crisis and Modern Service SectorShen HongliAbstract: Since 1990s, as U.S. transformed into service sector- based economic structure,consumption-pulle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came into b e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the variation of domestic income distribution on c onsumption growth in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were mainly subsided by consump tion credit. And therfore, asset prices become an integratedpart of American eco nomic growth. With the rise of asset prices, resident's income growthof assets w ill stimulate the needs of loan consumption and push economic growth. Neverthele ss,it also leads to the rise of family debts among below-medium income families,

and more fragil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nce asset prices vary, even small vari ation, will have tremendous impacton the affordability of below-medium income fa milies. They have difficulties in redeemingloans, leading to subprime mortgage c risis.Key words: Modern Service Sector; Consumption Credit; Subprime M ortgage Cirsis[ 收稿日期: 2009.1.10 责任编辑:单丽莎 ][中图分类号]F830.46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09)03-0017-08

上一篇:美国金融危机的“腐蚀性”及启示 下一篇:金融危机的积极作用与中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