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时间:2022-09-15 11:52:08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理念与方法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在教材还是在教学思路上新课改都有其独具创新的一面,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引导与自身存在的不足,大多数学校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新课改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的整体灌输与理念化影响,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也无法适应时展下对教育的新目标与高要求。以初中数学知识点为例,通过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寻推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与新形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对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说,新课改与新形势的推进是机遇也是挑战。说是机遇,是因为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更加开放、人性与个性,旨在用富有创新精神、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思考、自觉学习的平台。说是挑战,是因为新课改的教育精神走入数学课堂教学已有些时日,却并没有预期的提升效果,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多方面的反思。因此,明确新课改与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与发展趋势,并配合以科学有效、合理有序的课堂导入方法,才会使初中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反思

(一)对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引导”的反思

笔者认为,教学这个词的含义不仅有“教”也有“学”。教师在课堂中教学,过于重“教”就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合理转变这种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首先,重视引导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在课堂中受教师的主观教学限制而放弃对自我思想放逐的现象;其次,重视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思考习惯,使学生愿意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而非依赖于教师学习。

例如,在“数据与图表”章节的学习中,传统的教师重“教”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电子屏幕、课本、挂图等教学配件为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直接灌入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统计图表产生最直接的视觉效应。但是,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不同统计图表特点的理解,也并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将学生引入统计表的特点比较中来。如,教师在课前说:“同学们,大家多高了啊?谁是我们班最高的呢?大家是不是一年比一年高啊?”首先,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兴趣,大家会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的身高,会自觉开始与同伴的身高进行比较,会思考自己这些年的身高涨幅,也会关注到谁是班级最高的同学等等。而其实,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凭借问题设置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即帮助学生在潜意识中理解各种统计表的特点。如,条形统计表较为直观地呈现了所有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也就是将班级学生的身高以条形统计表的形式展现将清楚地看出每一位学生的身高数,并可以轻松地找到班级中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而折线统计图则很清楚地看到数据变化的趋势,也就是当学生想要查看自己近些年身高走向时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二)对课堂中教师地位的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是课堂的实际管理者。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必要的辅助者,对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知识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样的教学理念反思,是对千百年来教师地位的转变,使教师从原本的主动教学角色转变为被动助学角色。一方面,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创新教学导入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例如,在“直棱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摒弃受传统主动教学地位的限制,转变教学理念,以辅助者的身份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直棱柱的特点:如让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制作直棱柱,并以小组形式对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进行讨论等。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研究,学生对直棱柱的各项特点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再让学生概述讨论思路与过程,从而有效完善学生的思考结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反思

(一)转“严肃”教学为“乐趣”教学

数学是极其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也习惯性地以严肃的教学方法教学数学知识。然而,过于严肃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另一方面也会误导学生,使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无趣的。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具有趣味性与新鲜感的课堂导入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里以教授“特殊三角形”章节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心有灵犀”这个游戏的特点,将“特殊三角形”这节较为枯燥的课程改变为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趣味性游戏教学。所谓“心有灵犀”游戏,就是一个人通过比划或描述,另一个人来猜他比划描述的是什么。比如老师出题板,第一个词是“等腰三角形”。面对题板的学生看到后,开始描述:“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反方向的学生通过他的描述,猜到:“是等腰三角形。”然后,老师再出下一个题板,等边三角形。下一组学生描述:“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对面的学生答:“等边三角形。”有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描述或猜答错误,如描述:“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猜答的学生说是等腰三角形。这就是判定出现了失误,因为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才是等腰三角形,而非任意两个角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当前面的学生进行“游戏”时,下面的学生也要认真听,找出他们存在的错误。

(二)创建感官实物教学方法

所谓感官实物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效应,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替代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将学生的各项感官意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以能达到高效认知知识实质的目的,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联想空间,因为丰富的联想力对解决数学难题是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的。

例如,在“投影与三视图”章节中对“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教学,若教师采用对过于抽象的物体进行语言表述的教学方法,就无法真正让学生明确物体的三视图绘制规律。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诸如篮球、正方体粉笔盒、长方体文具盒等简单的物体。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通过感官认知观察这些简单物体,使学生对物体产生基础性印象;然后教师再将物体的不同面展示给学生,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触摸、查看物体,使学生对物体各个不同面的特点有了深层次了解;最后教师再通过三视图的具体形成方式及投影内涵,向学生揭示三视图的真正数学意义与实际画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感官实物教学方法对教授不同几何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等是十分有帮助的。

反思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对课堂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深层剖析,不仅有利于根据问题“对症下药”,也有利于不断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反思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对教师专业素质与技能素养的有效强化,不仅有利于持续完善师资力量,也有利于改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历史弊端;反思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有机迎合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精神,不仅有利于实际贯彻新课改的诸多教育宗旨,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杨官平.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若干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

[2]戴建江.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上,2012(08).

[3]左桂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

上一篇:“学、展、点、练”教学模式的建构 下一篇:“字词展练”预习效率的提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