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流的时空分析

时间:2022-09-15 10:59:44

我国旅游流的时空分析

摘 要:旅游流通常被认为是旅游客流,游客的流动形成了信息流、文化流、能量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聚集和扩散现象,因此,旅游流不仅仅是旅游客流,而是涵盖各种伴生子流的巨大的动态集合。本文在对旅游流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流的特征、分类,并对我国的旅游流进行了时空分析。

关键词:旅游流;时间;空间

一、旅游流的概念

传统观点认为,旅游流就是旅游客流。《现代地理学辞典》中说“旅游流是指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旅游客流,是单向的。”卢云亭在《现代旅游地理学》中(1988)指出“旅游流仅指旅游客流,大量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去观光旅游、娱乐消遣,由此构成的具有一定流向和流量特征的游客群体,这种群体即称旅游流。”将流向和流量作为旅游流的两个基本特征。多年的旅游研究中,人们一直用旅游客流来代替旅游流,这种研究没有考虑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割裂了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关联性,也割裂了旅游业的整体性以及与其它行业的关联性,不利于充分发挥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全面带动作用。因此,许多学者对旅游流的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唐顺铁、郭来喜(1998)在旅游流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涵盖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和旅游能流的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马耀峰、李天顺(1999)在唐顺铁等人的基础上,在中国入境旅游研究中说“旅游客流是主体,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和文化流是伴随着旅游客流产生的辅助流。”进一步将资金流和文化流引入到旅游流的子流中。丁正山(2004)在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中将旅游目的地的扩散和聚集现象引入到旅游流中,认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使游客在旅游系统内形成集聚与扩散,同时与旅游系统不断进行资金、物质和信息的集聚与扩散的现象成为旅游流。”这一概念强调了旅游流表现为动态的聚集和扩散。

综上所述,旅游流就是旅游客流,但又不仅仅是旅游客流。从狭义上理解旅游流,它就是旅游客流,然而,从广义上讲,旅游流是在旅游客流聚集和扩散的基础上,形成的涵盖信息流、文化流、能量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众多子流的巨大的动态集合。

二、旅游流的特征

1.旅游流是一个动态集合

旅游客流是旅游流的主体,也是基础,但旅游流还涵盖各种随着旅游客流伴生出的子流,这些子流包括信息流、文化流、能量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旅游流是包括各种流动的大集合。这个集合在不断的变化,呈明显的动态特征。

2.聚集与扩散是旅游流动态变化的主要形式

旅游流呈明显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聚集与扩散两种流动形式。旅游客源地产生旅游客源,旅游客源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以及不同的目的地之间流动。当某个旅游目的地有强吸引力,能够吸引旅游客源前往旅游,则表现为聚集;反之,当其它旅游目的地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则导致该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减弱,旅游客源受到其它旅游目的地的吸引,离开该目的地,则表现为扩散。聚集和扩散是旅游流的两种变化形式。

3.旅游客流具有流量、流速和流向特征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游客数量,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游客数量,流向则是指游客在持续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旅游线路和走向。旅游流的辅助子流也具有流量、流速和流向特征,但统计起来较为困难。

三、旅游流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旅游流流量的大小(即旅游流的人数)可以将旅游流划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甚至微小型。按照旅游流的客源地是否跨越国境,可将旅游流分为国际旅游流、国内旅游流。其中,国际旅游流又可划分为入境旅游流和出境旅游流。根据旅游流聚集或扩散的空间范围,又可以将国内旅游流进一步划分为省际旅游流、省内旅游流、城市旅游流以及景区旅游流。旅游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十年)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的总量,根据旅游流流量的大小、跨越的区域及其产生的影响力,可以将旅游流划分为一级旅游流、二级旅游流、三级旅游流和四级旅游流等级别,旅游流的流量越大、跨越区域越广将产生越大的影响力,级别也会越高。根据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的扩散与聚集关系,可以将从旅游客源地或其它目的地流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流,即聚集流界定为正向流,如入境游;反之,将流出目的地,流入其他目的地或流回客源地的旅游流,即扩散流称为负向流或,如出境游。

四、旅游流的时空分析

旅游流的时空分析是旅游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旅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城市的旅游流、热点旅游景区的旅游流以及旅游流的空间转移等方面。对旅游流时空演变的过程和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旅游城市规划、景区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提高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科学决策和运营提供依据。旅游流的时空分析主要体现在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两个方面。

1.旅游流的时间分析

旅游流在时间上具有变化性,旅游流的时间分析主要包括旅游流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旅游流的持续时间。

(1)旅游流流量与时间、季节具有相关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待的游客总量,即目的地的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游客规模,间接影响信息流、文化流、能量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进而对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对旅游目的地来说,持续、稳定且大规模的旅游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的引力大小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流流量有很大的差异,通常表现为旅游热点地区的流量较大,旅游旺季的流量较高,反之,则旅游流流量较小。同时,旅游目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会影响旅游流流量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进,旅游目的地会发生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甚至死亡期的演变,旅游流的流量也会经历由小及大再变小的发展历程。再者,我国旅游流的流量还受到休假制度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周末、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旅游流的流量较大,甚至出现激增。

(2)各旅游目的地旅游流持续的时间也有差异

单位时间内旅游流的持续时间即为流速。旅游流持续的时间短则表明流速小,这说明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滞留的时间短,反之,流速越大则说明游客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越长。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流速越大,旅游流产生的子流就越活跃,带来的经济效应也越大。旅游目的地可通过深度挖掘景区景点内涵、开发建设新的景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参与程度等方式改变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大小,增长游客的滞留时间,进而提高流速,产生正向影响,提高竞争力。

2.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旅游流的聚集和扩散反映出其流向性,聚集是流入,扩散则是流出。旅游流的持续流动,表现为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线路走向,众多的线路走向就形成了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结构。旅游流的空间结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旅游客源地经济水平、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旅游流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旅游流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不均衡现象,使旅游产品的供给、需求产生错位,造成了国家、地区旅游发展的不均衡。我国旅游流的空间分析主要集中在产生旅游收益的国内旅游流和入境旅游流上。

(1)国内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我国的国内旅游流受到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休假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旅游者愿意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成为旅游流的聚集地。另一方面,我国的休假制度限制了旅游者外出旅游的时间,从而决定了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距离。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的国内旅游流流向明确,并形成了巨大的地区差异,不仅形成了明显的热、温、冷带的反差,而且加剧了旅游区域间的不均衡现象。

(2)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

我国的大型中转口岸对入境旅游流的流向和流量起着关键性决定作用,这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入境旅游者首先通过乘坐飞机进入大型中转口岸,然后再向四周的旅游中心城市辐射扩散,如杭州、昆明、桂林、成都等。在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入境旅游流转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再向旅游热点城市辐射,直至旅游景区景点,呈现出扩散与聚集的双重效用。在此作用下,形成了华北旅游流、东北旅游流、华东旅游流、华中旅游流、华南旅游流、西南旅游流和西北旅游流等七大旅游流。旅游流的空间指向性明显,表现出明显的趋高性和向丰性,这也造成入境旅游流的地域发育不平衡,热点热、冷点冷,部分区域的旅游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结束语

旅游流是在旅游客流聚集和扩散的基础上,形成的涵盖信息流、文化流、能量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的巨大的动态集合。旅游客流是旅游流的主体,在在流向、流量和流速的基础上,对旅游流进行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左大康主编.现代地理学辞典.商务印书馆,1990.

[2]卢云亭.现代旅游地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3]唐顺铁,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旅游学刊,1998(3).

[4]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科学出版社,1999.

[5]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6]杨国良.旅游流空间扩散.科学出版社,2008.

[7]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9).

[8]章锦河,张捷,李娜等.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地理研究,2005,24(2):293-302.

[9]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刘晓萍(1977.09-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管理

上一篇:秦巴山区三叶木通植株繁殖及栽培技术 下一篇:杨树人工林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