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三叶木通植株繁殖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29 02:03:30

秦巴山区三叶木通植株繁殖及栽培技术

摘 要:三叶木通具有十分广泛的药用、食用以及观赏价值。本论文对其植株繁殖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促进三叶木通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三叶木通;繁殖;栽培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54

三叶木通是中医“木通”的药源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三叶木通成熟果实含有大量粗蛋白,还原糖和维生素C,尤其是含有绝大多数种类的氨基酸,如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的含量都较多。同时,其还原糖含量较高,味甘甜爽口。三叶木通经过一定的分拣加工,还可以成为各类饮料、食品的主要材料,且具一定保健作用,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陕南秦巴山区是三叶木通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其野生资源丰富多样,但大多处于人迹罕至、条件恶劣的山林之中,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整理工作滞后。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大规模种植和繁育的报道或投放市场的尝试,这更加严重阻碍了三叶木通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拟在不破坏现有的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上,提供较稳定、有效的繁殖、栽培方案。

1 生长习性

三叶木通是喜阴喜湿耐寒,生长在海拔较低的山坡上,位于森林下层的藤本植物。常在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上着生,对于通风、光照条件要求较高。引种时常用扦插法繁殖。

2 扦插繁殖

2.1 选地整地

三叶木通根系生长较深,应选择土层较厚,灌溉方便,土质肥沃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进行种植。引种定植前将土层深耕30cm,去除杂草和植物残根,并施以充足的腐熟农家粪肥或绿肥作为基肥。整地时可做畦,垄高25~30cm,宽1m,沟宽0.3~0.5m,垄长根据实际地块大小决定。定植前1d,喷施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苗床消毒,每平方米用药约5kg,或百菌清1000倍液喷施消毒。

2.2 插穗选择与扦插

每年春季2月下旬―3月中上旬,选取采集到并冷藏越冬的健壮一二年生三叶木通带芽枝条,仔细检查,舍去病虫枝和明显破损、腐烂以及幼芽不饱满的枝条。用洁净的锋利剪刀每隔2~3个幼芽剪切,剪口位于芽的生理学下端约1cm处,要求剪口平齐、倾斜45°呈椭圆形。每个插穗长约20~25cm。用生根剂100~200倍液浸泡6~12h后取出,再次检查,修整部分腐烂发胀的剪口,约50枝为一捆,倒置晾干药液。

处理完毕的插穗可直接扦插,控制株距15~20cm,行距20~25cm,入土深度约为20cm,地面露出10cm,扦插完毕后应用手轻轻压实畦土,并立即浇1次透水。

2.3 扦插苗出圃

扦插完毕后大约25~30d开始生根,50d幼芽开始萌发长成幼叶,此时应注意水肥供应。每天浇少量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于潮湿甚至积水。幼叶长大时可适量施稀薄叶面肥,补充幼株氮素需求。待80~90d时原插穗基本木质化,新抽藤蔓长度约为30~50cm时即可出圃定植。

2.4 定植

三叶木通幼苗定植可参考葡萄或猕猴桃,株距1.0~1.5m,行距1m。定植后浇透水,并及时清除畸形芽。

3 压条繁殖

三叶木通枝条萌蘖能力较强,故已完成驯化的优质植株可采用压条来进行扩繁。一般于每年4―5月将母株上健壮的2~3a生枝条向下弯折,使其贴近地面。对于较长的枝条,每隔1~2节可固定于地面。在被压枝条与地面相接的节处小心挖开直径5~8cm,深15~20cm的坑,可在坑外沿下压枝条走向再挖出一条深3~5cm的小沟,贯穿土坑。在坑底施少量腐熟的人畜粪肥,并回填土壤3~5cm。最后把枝条压至回填的土层表面,保证有枝条上有节位于坑底。再次回填土壤10cm并压实。约20~30d后深埋枝条的节上生根,地上芽萌发时,可将枝条与母枝截断,成为全新植株。

4 播种繁殖

每年秋季8―9月三叶木通种子成熟,从裂开的果实中获取饱满的种子,经清洗、分拣后统一放置在低温干燥的室内保存。待到翌年4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先整地做畦,施足基肥,并做好深耕除草和土壤消毒工作。播种时将种子密集置于深3~4cm的播种沟中,沟距15~20cm。播种后立即用土壤覆盖种子,并及时浇水。之后每周浇一次透水,并确保土壤湿润。播种后40~50d种子发芽,当幼苗展开2~3片真叶,株高4~5 cm时进行间苗,保留健壮、生长良好的幼苗,拔除弱小、畸形和患病苗。之后保持少量频繁的浇水及适时少量的追肥,待幼苗枝条健壮,叶片丰富,根系较发达时即可移栽定植。

5 结语

三叶木通可采用扦插、压条和实生苗播种共3种方法进行繁殖,其中扦插繁殖和分根压条繁殖操作简便,能有效保持亲本优良品质,对于野生种驯化和品质保持效果较好,应当在实际生产中广泛推荐。目前,已有的三叶木通栽培品种比较单一,实际果实产量和品质不尽如人意,亟待深入调查,广泛搜集其秦巴山区野生种质资源,不断加强三叶木通的栽培推广和良种繁育工作,最终选育出营养品质优秀、开发利用方便、经济价值高、适应市场变化趋势的高质量品种。如具观赏用园林品种,鲜食用大果品种及药用品种等。

上一篇:桑叶作为一种新型饲料的研究应用现状 下一篇:我国旅游流的时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