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9-15 07:57:14

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外贸总量的增加及综合国力的攀升,作为中国法定货币的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特别是对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则成为热点之一。本文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国际收支

一、引言

通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中,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外贸总量的增加以及综合国力的攀升,作为中国法定货币的人民币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围绕着人民币要不要升值,升值多少等一系列问题,已在国内外经济学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人民币升值一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其中不乏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改善国际收支的声音。那么,人民币升值会不会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我国该不该使用人民币升值手段来改善国际收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措施能够解决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等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二、人民币升值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截至2011年4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990元,升破6.50元整数关口,并连续第三日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自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日渐升值,并且呈现出单边升值、双向波动加剧的特点,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累计超过20%,升值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下面我们从内、外两个方面探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以超过8%的增长率飞速增长,这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内因。根据基本的经济理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货币的走强,因此从理论上说,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参与度的一步步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在未来的发展状况对国际间的商品交易、资本流通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体现在资本积累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方式的优越性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保证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与此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助于抑制物价上涨、降低成本,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汇率走强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直接原因是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从国际收支状况看,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一直维持较大的顺差。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每年国外直接投资高达500亿美元左右。在外汇市场上,国际收支顺差表现为外币的供应大于需求,从而形成顺差,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2001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也是持续高位增长,使得国际上对人民币需求越来越大,会造成人民币汇率上升。而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又会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已超过了满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储备水平。我国的外汇储备自2001年以来一直呈高速增长状态。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10年12月国家外汇储备达28473.38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也进一步助长人民币升值。

(二)外部原因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有学者特别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可能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2002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该组织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讨论成员国以外的经济问题。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际输出了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向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这是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2003年6月起,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外部压力从日本转向了美国。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他们认为,中国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而且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几年里也大幅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贸易连年顺差,中国由此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但美国经济由于国内和国外的原因,迟迟难以摆脱低迷的境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社会有强烈的动机要求人民币升值。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对经常账户的影响

根据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本币升值会抑制国外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出口量将减少,而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会提高,进口量将增加。但是人民币升值是否对经常项目产生影响,仅仅考察量的变化是不够的,还需考虑进出口的弹性。根据传统的弹性分析法,在本币汇率上升时,只有当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时出口额才会下降;同理,只有当进口需求弹性大于1时进口额才会上升;而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有当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汇率升值才会减少该国的贸易顺差。学者王相宁对我国1981~2003年的出口数据和1985~2003年的进口数据进行分析后估计出我国进口需求弹性为1.17,出口需求弹性为1.21。不难发现,二者之和绝对值大于1。因此,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应该会降低我国的出口额,增加我国的进口额,对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产生积极的作用。从事实来看,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上升后,我国的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提升,贸易顺差有减少趋势,从长远来看汇率上升会对我国经营项目的巨额贸易顺差产生抑制矫正的作用。

(二)对资本金融账户的影响

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与金融项目中金融项目所占比重大。金融项目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三部分组成,直接投资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论上来说,人民币升值将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各个国家的投资者纷纷将资金转入中国。人民币升值对于短期投机资本的进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类资金的流动对汇率风险非常敏感,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短期资金会在短期内流入我国。然而,人民币升值对促进长期投资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长期投资者的目的在于获取资产本身的稳定的持续的收入。因此,他们会针对汇率变动风险采取保值措施,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于引进短期投资是有利的,而对于长期投资是不利的。

(三)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尽管数据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似乎并没有受到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任何影响,实际上,外汇储备每年持续的增长,一是来自于我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二是来自于我国多年的强制结汇政策。尽管在2008年8月1日,新《外汇管理条例》出台之后,我国开始实行的是意愿结汇制,但是长期的强制结汇惯性仍然使意愿结汇制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之下,人民币升值无疑将会减缓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四、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及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应对措施

如前文所述,人民币小幅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和一定程度上降低外贸顺差增长速度,但对于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其作用还是有限的。因此,我国不应过多的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来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而应根据国际收支不平衡原因,针对性地通过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宏观经济措施来调节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从而降低我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一)积极扩大内需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过高,而内需增长相对乏力。因此,应当加快改变我国的外贸战略导向,从出口导向型向扩大内需型战略转变。因为,只有扩大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实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立足于以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就要解决国内市场阻碍扩大内需的障碍,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国内的各种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束缚了民众的消费热情。因此,首先要尽快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贷款制度和教育保险制度,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扩大对农村地区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等领域的财政支出,缓解民众的预防性储蓄需求,为扩大消费提前铺道。其次,要加快完善现有的投资工具,加强金融创新,积极推出新的投资品种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

(二)扩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当人民币升值后,由于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会降低,所以这有利于出口加工型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同时,也使我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力降低的境地,综合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众多原因,我国商品的廉价优势将一步步减弱并丧失。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选择一些国家作为海外投资的重点,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对外投资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同时在主要贸易国投资建立中国商品批发零售企业,变出口为“内销”,从“降低”出口的角度实现国际收支的进一步平衡。

(三)放宽资本流出,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外汇储备过多,必然会增大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此外,巨额外汇储备因集中投资于美国国债风险不断增大。对于我国的外汇储备问题,我国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储备制度,减低外汇储备的风险;也可以利用超额外汇储备对我国国内建设进行投资,国家相关部门则应放宽限制,鼓励外汇资本流出,扩大外汇资本投资收益。目前我国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已高于“国际警戒线”,显然超出了预防性的需要,必须采取适当的调整措施,消化并利用过多的外汇储备。目前我国这种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1994年开始的强制结售汇制的结果。十多年来,它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然而强制结售汇制下的外汇占款的被动增长扭曲了中国的货币调控机制,而且大量的外汇资产集中于政府,中央银行通过发放基础货币的方式购买的外汇储备资产,又在人民币升值中不断缩水。在当前资本项目管制的前提下,放宽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限制,提高有外贸业务的企业外汇留成的比例,直至取消强制性的结汇制度提高一些企业和居民经常项目外汇支出的使用额度,使集中到政府的外汇储备通过一定渠道回流到外汇市场。

参考文献

[1]徐永智,房红,张振山.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09)

[2]沈玲,张春秀.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原因及影响的分析[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6(12).

[3]周国军,李欣.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2006(11)

[4]谢强,郭军毅.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行业的影响[J].发展,2007(4)

[5]姚萱.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与开发经济,2005(5)

[6]黄志稳,彭鹏程.论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国际收支[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

[7]邢毅,董翠英.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J].华北金融,2007(8)

[8]杨智峰,鞠满娇.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2011(3)

作者简介:梁白冰(1978-),硕士,现供职于国家统计局桂林调查队;唐菁菁(1979-),硕士,现供职于广西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电子政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模式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