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14 04:13:36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针对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做了整理,回顾和评价。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 盈余管理

近年来,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披露热点问题,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十分普遍,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如何从公司治理层面来抑制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成为盈余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董事会对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性

公司治理主要目的是解决委托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而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核心机制的董事会治理效率将会显著影响公司治理水平。会计盈余是委托关系中各方利益主体关注焦点,管理层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应计制下盈余管理的不可肃清也为管理者利用盈余管理最大化自身效用提供了可能。由于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引起了契约各方利益冲突,董事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

二、董事会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回顾

在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方面,Beasley(1996)认为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发生可能性为显著正相关关系。Lipton、Lorsch(1992)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董事会规模应在10人以内,当董事会规模超过10人时,相应的内部效率损失将会加大。Jensen(1993)研究发现,董事会最佳人数应该为7-8人。国内研究方面,王立彦等 (2003) 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其盈余管理发生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杨锦地等(2008) 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方面,国外学者研究结论较一致,即认为独董比例和盈余管理发生可能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国内研究结论分歧较多。刘立国和杜莹(2003)认为,独董比例和公司财务舞弊发生可能性呈负相关关系。张俊生和曾亚敏(2004)则认为,独董比例对公司失信行为的解释呈非显著性。杨锦地等(2008)则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并不显著。从他们的研究结果亦可发现,我国独立董事尚未发挥出其独立作用,很多独立董事没有履行其相应职责。在董事会领导结构和盈余管理方面,国内外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其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未达成一致的研究结论。在国外研究方面,委托一理论积极主张采取“两职分离”的领导结构。Dechow等(1996)研究认为,如果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则该公司会有较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在国内研究文献中,董事会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被认为是对公司绩效起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两职合一是否会影响盈余管理的发生可能性还达成一致的结论。在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盈余管理方面,国外研究比较深入,且研究文献对董事会会议次数能否强化董事会治理水平还未一致达成一致意见。在这方面,学术界出现左右两派相反的观点。以Lipton和Lorch为代表的左派观点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说明董事会成员行动越积极,其治理效果会越加有效。与此相应,以Jensen为代表的则认为,董事会会议往往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会议大部分时间往往花费在公司日常事务讨论处理上,进而导致董事们缺乏足够的时间来监管公司高管层的表现。

三、结语

董事会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随着中国改革逐步深化,董事会其他方面特征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也同样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Beasley M. 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lation Between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 (4) : 443-465 .

[2] Lipton Martin and Jay W Lorsch. A 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 [J]. Business Lawyer. 1992: 59-77.

[3] 王立彦,刘军霞. 上市公司境内外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执行偏差――来自A-H股公司双重财务报告差异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3(11):71-93.

[4] 杨锦地,杨学晴,孙莉.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2008 (1): 117-119.

[5] 刘立国,杜莹.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3):28-36.

[6] 张俊生,曾亚敏. 所有权结构的公司治理溢价效应研究――来自IPO收益的证据[J].经济管理.2004(18):72-77.

[7] PM Dechow.,RG Sloan,AP Sweeney.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6(13) :1-36.

作者简介:潘振靠(1986-),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公司理财。

上一篇:论私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 下一篇:浅谈新理念下公交修理企业修旧利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