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阅读形成一种习惯

时间:2022-09-15 07:52:03

让学生的阅读形成一种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要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兴趣,并且要持之以恒的要求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由于网络和电视等视觉信息的普及,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提起阅读的课外读物的兴趣。我们的知道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让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对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培养兴趣;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这样才能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我们要发掘学生在阅读中表现的有点,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一个快乐的态度去学习老师的教学活动,逐步的培养起阅读的兴趣。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的。老师要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或者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古今中外学者读书的典型事例,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读书,通过讲解文章的细节让学生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反复读等形式,摘抄,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段落。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写读后笔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再次,阅读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例如,一般女生喜欢《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等等。但是男生一般喜欢《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战争类的题材,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易懂的儿童读物方便引导,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普短文学会学习,高年级适当安排有代表性的中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循序渐进;其次从时间上,平时由于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精悍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可以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使其能阅读与学生兴趣相得益彰。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由于学生个体性的差异,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以谦虚的心态从书本中探求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精神,并能一味照单全收,而是有所选择地扬弃。在阅读中,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学生的一种求异思维的体现。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学生求异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怀疑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悟性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才能真正达到我们要求阅读最终目的。

正确的课外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智能,提高表达水平的一种途径,我们要通过不同的尝试,让学生们在文学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通过不断阅读,提升自我,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上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课堂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