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15 06:49:4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 要:目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都在迅速增长,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缩小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首先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统计资料,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找出一些关键因素,最后根据关键因素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收入差距;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030-02

判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采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我们搜集了1978―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并计算了每年这两项的比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影响变量的理论分析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农村居民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第一产业的收入,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势必影响农民的收入,比重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比重减少,农村居民收入减少,因此,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将作为解释变量产生影响。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增长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大量产业蓬勃发展,但农业仍作为基础产业,且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进行扶持。可以说政府是农业发展的坚强后盾,由政府引导,提供技术、资金支持成为一种模式,因此,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增减必将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乡镇企业职工增长率。

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多少影响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所以乡镇企业职工增长率也将作为解释变量产生影响。

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根据所得的数据,我们以城乡收入之比Y作因变量,以X1、X2、X3、X4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公式即: Y=α+ β1X1+β2X2+β3X3+β4X4+ε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R2=0.927338,F统计量为54.23988,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较好,说明模型中各解释变量联合对y的影响力较显著;但是,x2,x3的 t统计量均较低,二者不能通过统计检验,处理方法如下:

由此看出拟合优度=0.014382,过低,而且t检验不显著,因此,需要舍掉x2。

由此看出拟合优度=0.014382,过低,而且t检验不显著,因此将x4舍掉。

最后对保留的有关变量X1,X4进行回归分析可以有:

由此看出拟合优度=0.926593较高,并且F统计量和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均通过了检验, 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来解释198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差距的变化。

因此此模型修正为:

从回归模型可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回归系数最大,为0.074742,它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比变化最重要的指标,它与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呈现负相关,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0.074742。因此提高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回归模型中的第四个变量是城 镇 居民 人 均 年生 活 费 收 入 增 长 率 ,回 归 系 数 为0.012584,这表明它与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呈现正相关,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0.012584。

3 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1)加大国家财政中支农的比重,重点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及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劲,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机制,提高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3)解决劳动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化保障,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提高农民非农业收入。

参考文献

[1]滕明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6.

[2]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0- 2007.

[3]韩兆州,欧阳萍.农民增收的多因素分析[J]. 南方农村,2007.

[4]孙百才. 城乡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J]. 甘肃理论导刊,2006.

[5]曾五一. 统计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我国就业率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从众心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