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治疗分析

时间:2022-09-15 05:37:13

麻疹的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临床治疗具体措施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10月,我院收治的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22例,临床经过治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资料。结果:临床通过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分析患者临床刺激性干咳、腹泻的对比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治疗前患者腹泻的评估分为37.75-3.35,治疗后患者腹泻的评估分为25.55-2.25,治疗后患者腹泻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关键词:麻疹;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53-01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于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本文主要研究了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3月-10月,我院收治的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从发病到出疹3~5日。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一般发热低到中等度,亦有突发高热伴惊厥者。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日渐加重,精神不振、厌食、肺部可闻到干音。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在起病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沙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黏膜斑(Koplik spots)为本病早期特征。黏膜斑可逐渐增多,互相融合,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延至1~2日,大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

1.2方法对症治疗应卧床休息,单间隔离,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衣被不宜过多,眼、鼻、口腔、皮肤保持清洁。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并应多喂温开水。不可忌嘴,恢复期尚应加餐。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咳剧时予以镇咳药等。体弱病重者可早期给丙种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近年报告给麻疹病人补充维生素A,一次10万~20万IU口服,可减轻病情,使病死率下降。前驱期初热时,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以辛凉透表,驱邪外出;外用透疹药(生麻黄、莞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曲放人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熏,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出疹期宜清热解毒透疹,用清热透表汤,重病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虚弱肢冷者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气汤。恢复期宜养阴清热,可用消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

1.3统计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所有临床采集数据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组间数据资料用卡方检验表示(均值与标准差方式),对比分析结果,若p

2 结果

临床通过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分析患者临床刺激性干咳、腹泻的对比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治疗前患者腹泻的评估分为37.75-3.35,治疗后患者腹泻的评估分为25.55-2.25,治疗后患者腹泻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麻疹传染性极强,人类为惟一自然宿主。急性患者为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麻疹病毒侵入原发病灶,在该处繁殖,并迅速扩展至局部淋巴组织,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携带,经血液循环(初次病毒血症倒达全身网状内皮细胞,在该处广泛繁殖,引起第二次大量病毒血症,散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造成麻疹病变。病毒刺激T淋巴细胞,使之大量分化繁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这种受病毒致敏的淋巴细胞主要具有致胚细胞样转变及产生细胞毒作用,使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增大、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并使细胞发生中毒病变。故有人认为麻疹过程是一种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

本文通过对症治疗(小剂量退热剂,咳剧时予以镇咳药等。体弱病重者可早期给丙种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及中药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本文研究的22例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临床通过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分析患者临床刺激性干咳、腹泻的对比评估,治疗后患者腹泻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上一篇:微创方法治疗下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浅谈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