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15 05:02:34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损伤后的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住院病人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78例完全治愈,治愈率97.5%。结论:颌面部损伤的护理有其特殊性,通过实施专科性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颌面部损伤 窒息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颌面部损伤患者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5~65岁,以青少年多见。

损伤类型:80例患者中单纯颌面部软组织损伤14例(16.67%),合并一处骨折40例(50%)。合并多处骨折或同时有颅脑、内脏等其他部位损伤者26例(33.3%)。

清创缝合:对于有开放性伤口的病人,要及时清创缝合。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与抗感染能力强,因此在伤后24~48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创口,只要没有明显的化脓感染,在清创后,仍可做初期缝合。在进行缝合时,要注意清洗伤口,如果伤口内有污物,可先用3%H2O2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然后再逐层缝合。

合并骨折损伤的处理:颌骨骨折应尽早进行复位和固定,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由于颌面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快,因此骨折的复位固定应争取在2周内进行,否则发生错位愈合,影响疗效。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根据情况给予镇痛,合理营养,全身支持治疗等,以利骨折的愈合。本文100例伴有骨折的颌面部损伤病人中,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了颌间牵引固定,邻牙结扎固定及手术切开复位等。

结果

80例患者中14例单纯软组织损伤者,经手术治疗有12例达到了I期愈合,2例因损伤创面大,损伤时间长,Ⅱ期愈合。40例合并一处骨折者,经固定均恢复了正常的结构和功能。26例复合性损伤病人中除2例因错位愈合造成功能障碍外,其余24例都达到了完全愈合,总治愈率为97.5%。

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颌面部由于解剖上的特点,血循环丰富,伤后出血较多或易形成血肿;组织水肿反应快而重。损伤后易造成阻塞性窒息、移位性窒息、吸入性窒息等。因此,对于颌面损伤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如果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出汗、鼻翼扇动,甚至出现发绀、三凹症、呼吸浅速等,应及时找出原因进行抢救,对因阻塞引起的窒息,应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异物、分泌物;由于舌后坠引起的,可用舌钳或巾钳把舌牵引向外;对于由于上颌骨骨折塌陷及软腭下垂引起的窒息,可用夹板、木棍等支撑物将下坠的上颌骨托起,并固定在头部的绷带上。对于昏迷病人,应将病人置于侧卧位或俯卧位。以利分泌物引流,防止吸入性窒息。由口底舌根部血肿、水肿造成的窒息,可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静脉应用,必要时应行器官切开术,恢复呼吸道通畅。

注意观察出血情况:颌面部由于血管丰富,损伤后一般出血较多,有时甚至非常严重,易形成血肿。因此,对于颌面部损伤的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根据情况采用相应的止血措施。对于严重的挫伤或复合损伤的病人,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发现有无组织内出血,或关节周围出血,防止血肿继发感染或者血肿纤维化导致关节强直。对于面部血肿,早期可用冷敷或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后可用热敷或理疗。如血肿较大,或关节囊内出血,可在止血后无菌条件下,用粗针头将血液抽出,然后加压包扎。对于因血肿压迫上呼吸道或血肿继发感染,应手术切开,清除血凝块及感染物,同时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对于合并有骨折的病人,复位固定后,应注意观察固定物有无松动,骨折断端有无移位,上下颌咬合关系有无错乱。并注意做好病人的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食物;同时,要加强病人的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内细菌感染,以利创伤的愈合。

上一篇:甲氨碟呤治疗异位妊娠36例的护理 下一篇: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