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的外部形式研究

时间:2022-09-15 02:39:56

建筑设计的外部形式研究

【摘 要】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外部形式研究

从外部形式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就是对墙、柱、楼板、屋面、门窗等建筑构配件的形状、材料,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描绘。笼统地讲,就是画图和做模型,它包括“画”和“做”这两种动作,以及“图”和“模型”这两种成果,是建筑设计区别于其它活动的外部形态和表现。

1.对图和模型的错误认识

在一次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往往是先有一个大概、模糊的构思,随即用图纸或模型进行记录和描述;在这些描述的基础之上,建筑师常常又会产生出新的想法,随即展开新一轮的图纸或模型制作,以此类推,循环往复,推动设计向前发展。

这一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看法,它是如此的普遍和习以为常,以至于建筑师几乎忘了对它进行思考。那就是,建筑师常常会认为,自己正是通过自己亲手画草图、做模型,从中获取启发和设计灵感,来推进每一步设计向前发展,并最终完成设计创作的。

这样说,可能还是没觉得有什么问题。那再简化一点说就是,一次设计中,假设建筑师在经过构思后,先后画出了两张草图,并且后一张是对前一张的优化,那么建筑师会认为,是前一张图决定了后一张图。

如果仍然看不出问题所在,笔者只有直接给出答案。事实上,笔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只是在本论文写作中才发现的。那么,在上面的看法中,建筑师所犯的错误就是,建筑师认为设计是“从一张图获得另一张图”、是“图决定图”,本质上讲就是“认识”决定“认识”,是唯心主义的错误。在笔者证明这确实是错误之前,有两点需要再指出。

其一,图本质上讲是认识,是因为图仅仅是设计最终的表现形式。作为“形式”的图,其本质自然是作为“内容”的设计;设计的本质是认识,因而图本质上也是认识。在上述情况中,虽然是草图,不是一次完整的设计,但即使是草图,也是一次包含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微型设计。草图是微型设计的草图,微型设计是设计,本质是认识,因而草图本质上也是认识。

其二,即使建筑师改变看法,认为他只是“从一张图中‘部分的’获得另一张图”,或者“前一张图‘部分的’决定了后一张图”,而对唯心矢口否认;但事实上是,哲学中的唯物和唯心具有绝对的界限,没有半点的含糊,哪怕那“‘部分的’决定”仅仅是万分之一,在哲学中也并不存在。要么唯物、要么唯心;要么是“零”,要么是“百分之百”,没有独立于这两者之外的任何其它。哲学中这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也被称为党性。那么,前面的看法,只需就看法本身,通过形式逻辑就能轻易证明其是悖论。如果认为图可以部分的决定图,那么这个部分可以是百分之百,也可以是零,仅此两种,没有其它。如果是零,也就是否认图决定图;如果是百分之百,也即是认为图百分之百决定图,那么只需反问,第一张图从何而来?显然这是个悖论。而用更本质的辩证逻辑来解释,那就是,一次建筑设计是由无数次微型的建筑设计组成。对于每一次微型设计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从零开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应的,作为设计最终表现形式的草图,在每一次微型设计中,也都是随着从零开始的发现问题,从零开始;而没有别的任何草图、模型、一切事物,哪怕是一星半点的影子。至此,证明完成:绝对不是图决定图,一星半点的成分都没有。

事实上,即使是为建筑师们所津津乐道的灵感、火花,也绝非虚无缥缈的东西。笔者试图这样解释;所谓火花,在实际情况中,常常就是一幅图,一幢建筑、一个生活画面;甚至一首歌或者一种味道,进而由这首歌、这种味道勾起建筑师回忆联想到过往某幅图、某幢建筑、某个生活画面 这里,充当火花的“图、建筑、画面”,都是真实而具体的客观存在;只不过就像火花一样,是一种突然的出现和迸发。

所谓灵感,只不过是建筑师在过往某一次的发现某个问题之后;在某一时期开始的,但一直不尽成熟的分析这个问题之后;突然遇到所谓的火花,刚好能够回答这一问题,而表现出的一种激动和兴奋的感觉。

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包括了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并且缺一不可。所以,归根结底,灵感的获得还是一次认识过程。只不过,获得灵感的这一次认识,时间长、跨度大,并且这一问题本身也很复杂。建筑师一直分析但自己不能解决,直到火花的突然出现,由别人直接告诉了答案,仅此而已。

2.对图和模型的正确认识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师平时大量使用的草图、模型,难道就一点作用都没有了么?当然也不是,事实上,这些草图和模型,不仅不是没有作用;相反,作用还非常巨大。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作用罢了。

还要回到建筑设计的本质――认识中来。在建筑设计这一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自然是建筑师,认识客体是建筑设计要解决的各种矛盾;而图和模型,作为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中介物,在哲学叫做认识工具,又称为认识手段。从本质上讲,认识工具是“人的自然认识器官(大脑和感官)的延伸与加强,其基本职能是使人的认识突破自然认识器官的生理限制,在深度上不断加深,在广度上不断扩大。”

具体来讲,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所用到认识工具,就包括纸、笔、模型原料,以及计算机、现代模型加工设备等等,一切可被用在建筑设计中的物质工具。这些工具在建筑师大脑的控制下,通过手眼等器官的具体操作,最终表现为图纸和模型。按照是否出现在作为二维平面的计算机显示器上,又可分为实物图纸和实物模型;电子图纸和电子模型。

事实上,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创作中,几乎离不开这些工具。其原因,正如认识工具定义所说,是由于建筑师自身的认识器官,在建筑设计中也就是大脑,本身具有生理限制。比如建筑师在设计中会不断的勾画草图,是因为大脑存储空间有限,勾画草图能够即时将建筑师存储于大脑中的认识记录下来,通俗的说,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比如,前面举到的用计算机技术帮助解决设计问题,其原理就在于大脑的运算速度和运算量有限,而电脑能够做到“穷举”。但纸、笔、计算机、模型原料,以及其它任何工具,总是在大脑控制下,由手眼共同操作,这一过程本身也就说明了即使再先进的工具,本质上讲也仅仅是帮助突破大脑的生理机能,它们本身对设计没有哪怕是一点点本质上的影响。这也再次提醒建筑师,建筑设计任何时候,本质都是认识;不能唯工具论、唯技术论。任何时候,建筑师根本的任务都是有目的的认识建筑,认识建筑背后所有相关问题的客观规律。

参考文献:

[1]吴洪德,自返其身的建筑工作: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总建筑师李兴钢访谈,时代建筑,2008,(4):42-51.

[2]周恺 张一,参数化设计: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临时工程指挥部,时代建筑,2010,(5):80-85

[3]禹庆 单庆,凝固的丝绸: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客运大厦,时代建筑,2010,(5):86-89.

[4]邵韦平,为明天而建造: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参数化设计实践,建筑技艺,2010,(9-10):230-234.

上一篇:浅论市政工程中顶管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对多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