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方法

时间:2022-09-15 01:03:27

浅谈提高数控实训教学质量的方法

数控操作技术是一门年轻、新兴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较难掌握和讲授的实用型科目。笔者作为职业院校数控实习教学一线实习指导教师,结合自己在数控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难点处理

方法。

一、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

在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要构建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但传统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非常关键。数控技术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没有有趣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也没有经典故事可供引用。所以,要让课堂的气氛真正地活跃起来,就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例如在讲授数控系统的组成时,教材上给的概念非常具体,但是缺乏新意,很容易讲述但是初学者很难理解。尤其是初次学习数控技术的学生更是无法理解数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功能,无法理解数控装置到底是个什么设备。只采用讲述的办法无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后效果会截然不同。把系统的组成框图制作成图片,使用动画的方式,表示一段输入信号从控制介质经数控装置输入到伺服系统,并将该信号以动画的特点说明其被放大处理后驱动机床的运动部件和驱动机床进行动作,同时在系统的检测装置将检测机床实际运动的检测信号反馈回数控装置和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调整机床的运动状态。经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后,学生不但理解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也了解到机床检测装置对机床的重要性。在讲述数控机床的种类及特点时,把各种类型的数控机床配以动画过程,演示数控机床的加工、生产过程和普通机床的加工、生产过程相比较,很直观地展现出数控机床的性能特点,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使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而这从静态的讲述到动态的演示、从书本上不动的文字到屏幕上的动画,使学生在理解上更深入,也让枯燥的讲述过程变成了互相的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思考。

二、理论与现场实践并举,图样与零件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进行指导。数控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才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系统地讲授数控机床的理论知识、培训编程和加工工艺路径的拟定。内容包括:讲授数控车床的定义、工作原理、系统代码、编程等,使学生的认识过程达到“面―点―面”,即由对数控机床的初步了解再扩大到对整个数控生产线的了解。之后指导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现场实践,包括教师讲解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还有一些机床的动作指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机床上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讲述编程时,还给学生准备一些图样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一些已加工的零件。因为只用工件的图样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毕竟图样不能完全地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编写的程序到底加工出一个什么样的工件,而给学生一个已加工过的工件,效果就比较好。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样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程序加工后就是这个样子,这样既省了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根据零件的几何图形思考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数控车床(FANUC系统)中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粗车循环指令G71、G73的循环起点的设定,螺纹车削过程指令G92、G76的起刀点以及进刀量和退刀量的设定等等。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实践课与生产相结合

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目的就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去。让实践课结合生产,让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实践。数控技术是一门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生产,而教学的要求不同于对产品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零件的某个部分的尺寸不合格的情况时常发生,但这样对他的实习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在生产中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这个零件就成了废品,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济效益,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态度发生转变,他自己生产的产品有没有价值一看便知,使学生对自己生产加工的产品有一个价值观念,这样他对待数控技术学习的态度也会自然地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能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门技术,并能为生产制造业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化产业工人,是我们每一位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愿望。

(作者单位:济宁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技工院校实习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中职学校机械类实训教学能力主线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