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

时间:2022-05-31 06:22:20

中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中职院校班主任应具有爱心、耐心,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导学生具备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采取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等职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 班主任 班级管理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大多身兼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两职,这两项工作的目的都是培养好学生,但内容与途径截然不同:前者通过教学来传授专业知识,后者则是要管理好班级,将一群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学生组成一个融洽、和谐、向上的集体。在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居于决策者、组织者、协调者、教育者的地位,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因此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学生成长与中等职业人才培养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院校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因为要管理的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人格不成熟,但需要通过学习掌握职业知识与技术、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因此中职院校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应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1.爱心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中职院校教师带着爱心进行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需。鲁迅先生说“教育根植于爱”,具备爱心既是教师职业的要求,又是社会责任的要求。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的付出,因此没有爱心是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位具备爱心的班主任会才能直面学生的各种问题,不回避、敢教育,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的教育。

2.耐心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改正―犯错―再改正”是常见现象,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一项中职院校学生情况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家庭为其所在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还有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存在多种心理问题,从而导致行为偏差。此外,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认识不深,再加上近年来普通高中不断进行扩招,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素质偏低,还有的缺乏起码的礼貌及接人待物的基本礼仪,上述现象无疑都增大了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工作量和难度,因此耐心是中职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中职院校班主任应耐心面对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耐心进行较长时期的教育。

3.尊重与理解

有人说尊重是热爱的开始,我国的大教育家李叔同先生也说:“应把学生当作人来看的,当作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学生也是如此。中职院校班主任在教育中应充分尊重学生,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尽量理智地进行分析和正确引导,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教师应换位思考,根据学生的状况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尽量采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妥善解决问题。

如果具备了上述条件,那么班级管理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开始。而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内容与其他院校班主任的工作相比,又有着自身的特殊内容和方法。

二、中职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

1.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正处于由温饱向小康转变的时期,当前我国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日益多样,传统文化受到经济速度发展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上一些腐朽、堕落的思想及生活方式影响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同时,互联网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上充斥了大量不良信息,中职学生对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辨别意识较弱,易受不良影响。由于年龄偏小,中职学生中的不少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偏离,缺乏诚信与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缺乏。因此中职院校班主任应教导学生传统的道德伦理,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班主任来说,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首先应定位为学生“成人”,其次才是学生“成才”。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责任感是每位社会成员应具有的最基本观念,有责任感的学生能够自律,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班主任应要求学生们做到:对父母要有责任感,即要孝敬父母;对学校、对老师要有责任感,即要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对社会要有责任感,即要在学校努力学习,将来在社会努力工作,遵纪守法,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对自己要有责任感,即要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工作。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劳动者,职业道德意识非常重要。笔者是一所中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教师,这些年来一直担任财会、金融专业班级的班主任,由于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财会类工作,与金钱、账务打交道是将来的工作内容,因此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包括遵守财金法规、财会制度等,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尽职尽责等。

三、中职院校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

1.建立完整、系统的班级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制定班规、班纪,对上课、课间操、早晚自习、班级卫生等各项工作做出详细的规定,并对这些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登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时刻记住日常行为准则,心中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使得班级日常生活井然有序。

(2)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班风对于一个班级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为了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班主任应开展一系列工作。首先要树立共同理想,制定目标,通过具体目标明确实现理想的途径;其次,在班级中弘扬传统美德,通过主题班会等让学生懂得孝敬、感恩、责任、尊敬,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基本礼仪;再次,班主任应经常组织学生讨论对与学校、学生相关的社会事件,让学生掌握分析社会事件的方法与标准,弘扬好人好事,抨击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班级形成良好、健康的风气。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大多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且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漠视,不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职院校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因此,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院校的学习内容多与专业相关,是为将来的工作做专业储备的一种职业知识的学习,学习任务并不是很繁重,班主任可配合学校的相关学习活动、配合专业教师开展各种专业知识的比赛、竞赛;还可组织学生在班内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或在班级里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笔者曾在班级中组织过英语兴趣小组、点钞兴趣小组、会计数据录入兴趣小组等小组活动,要求班级中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小组活动。通过长期开展各种活动,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同学之间开展友谊竞争,比、学、赶、超、帮的风气在班级中逐步形成,学生渐渐摒弃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的错误思想,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培养得力的班委

培养得力班委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班主任在选择班委时应挑选有能力、在同学中威信较高、有班级荣誉感、愿意为班级工作的学生。班干部是班级成员,对学生的需求和心理非常了解,班干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时甚至会比班主任直接出面效果更好。因为他们往往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在班级中具有特殊的影响和作用,他们的行为具有特殊的号召力。但班干部也是学生,自身还不成熟。班委成员确定后,班主任应将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方法教给班委成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促进他们管理能力的提高。班主任对班干部布置任务时,应注意任务要明确,根据实际需要在具体方法上予以一定的指导,并应注意观察其工作内容与方法,及时进行指导,鼓励班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多思考,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

3.联系任课教师,深入了解班级情况

任课老师对班级情况的了解程度有时比班主任更全面和真实,因此班主任应与任课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多观察任课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力求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动态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了解班级的新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任课老师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反过来可以激发任课教师的教学动力,让他们更愿意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纪律性,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4.建立学校、班主任、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环境

学生家长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中职院校班主任应将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等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校的表现,请家长协助班主任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中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学校的指导与支持。学生管理工作是全方位的,班主任要借助学校的相关政策、资源等开展工作,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和重大进步应上报到学校进行表扬,对学生的行为予以极大的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班主任可向年级主任、学生管理部门寻求帮助,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中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琐的,必须理清思路、关注重点,通过班主任的工作将学生、学生家长、学校三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干部、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等职业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商贸学校)

上一篇:浅谈CAXA数控车2011自动编程应用 下一篇: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