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绘就旅游新画卷

时间:2022-09-14 10:37:47

美丽乡村绘就旅游新画卷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农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五年共投入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亿元,整合其他各项目资金32.78亿元,创建了27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走进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寨,村寨美,百姓富,乡风优……美丽乡村魅力凸显,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正由“珍珠”串成“项链”,成为多彩贵州全域旅游的靓丽名片。

政府引导 村民自建

初夏时节,走进黔西南州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一栋栋布依特色民居倒映在湖水中,洁净的水泥路两边,上百亩薰衣草、格桑花、千日红竞相绽放,游客漫步花海中,不时举起相机或手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这里风景优美,有山有水有花,省时省力省钱,很划算。”贞丰县龙场镇的黎先生专门带着家人来纳孔村游玩。

临近中午,纳孔村的10多家农家乐,家家爆满。在“布依民族农家乐”,村民余家芬一边熟络地招呼客人,一边为厨房里炒菜的丈夫打下手。“在景区做生意,一年的收入有七八万。”余家芬说,这几年,家里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原来的旧瓦房改建成了三层小楼,冰箱、彩电、摩托车等一应俱全。

离“布依民族农家乐”不远处,是村民余理勇经营的民族特色店。在店里,游客可以选购具有当地特色的刺绣、服装、蜡染画、土特产等物品。“一年的纯利润有七万多元。”余理勇说,自己以前在省外务工,看到家乡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后,就决定回家创业。

在纳孔村,像余家芬、余理勇家一样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还有很多,乡村旅游的兴旺让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16年春节期间,来纳孔村的游客就达1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25.8万元。

“在省、州、县各级部门及宁波市的大力帮扶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黔西南州农委党组副书记张丙乾说,纳孔村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共整合扶贫、农委、发改、财政、旅游等部门资金1.3亿余元,在全村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先后实施了民居立面改造、纳孔广场、村寨大门、滨湖栈道等项目。

“新农村建设基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围绕着农民这一主体开展。”省农委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发展处处长杨泽琼介绍,2015年,全省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8.95亿元,充分激发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并且,在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标准中,也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的测评――各地区将扩大农民参与、提高农民积极性作为一项硬指标和硬任务,让农民全程参与规划制定、工程设计、项目建设与质量监督,“使其成为真正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享有主体”。

因地制宜 协同发展

“我们就想来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村寨旅游,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5月19日一大早,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侨林晓蔓和朋友来到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的岜沙村,开始“养心之旅”。“他们的舞蹈、服装、语言,都很神秘,非常有吸引力。”林晓蔓说,岜沙村整洁、干净,吊脚楼鳞次栉比,掩映在古树翠竹之中,既现代又古老的感觉让自己很着迷。

漫步在岜沙村,特色民居交替出现,垃圾箱、公厕、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根据“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岜沙村已经完成公路建设2.3公里,完成村寨组干道硬化3053米、村寨青石板串户路17690米,完成100万元规模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293盏,危房改造56户,实施改厨改厕100户。

“岜沙是苗族聚居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的规划定位是因地制宜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愁,将其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民俗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原生态民俗旅游景区。”从江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小建说,岜沙村计划总投资10306万元,累计完成投资6112.55万元,占计划数59.31%。

在从江县,颇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比比皆是。离从江县高铁站15分钟车程的洛香镇四联村,侗族民居被完好地保留下来。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四联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两条通组公路、两座寨门、三条长廊、一座鼓楼建设,安装路灯236盏。

2015年,全省将传统村落保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切入点,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原则,把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优先向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倾斜。

各地各部门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创造了许多可借鉴的模式。例如,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柏香台村探索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不仅保留了乡村原有的自然地理形态,还解决了民族村寨的垃圾、污水治理等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难题。

富学乐美 山乡巨变

“好花红嘞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哪朵向阳哪朵红……”在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悠扬的布依族经典名歌《好花红》不时响起。

6月的好花红村,秀美靓丽。清澈的涟江水宛如明镜,以雕花窗、石墙、石板、石瓦为特色的布依民居聚集在一片花海之中。干净的人行步道上,游客三三两或驻足拍照、或静心聆听布依山歌,感受淳朴的田园风光。

“这里环境好,交通也方便,适合周末来放松身心。”来自贵阳的游客陈平说,自己和朋友已经是第三次来好花红村游玩了。

村容靓、民风淳、自然美,是好花红村吸引游客的关键。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2013年,惠水县投资2亿元建设好花红千户布依寨。2014年,好花红村以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为核心,进行精品村提升建设。2015年,好花红村融资300万元完成千亩玫瑰、薰衣草、四季果园建设,打造旅游花卉景观。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好花红村的旅游人气不断攀升,2014年,好花红村旅游实现“井喷”――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00余万元,转移富余劳动力就业达80%,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00元,创历史新高。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好花红村实现了富、学、乐、美。

据统计,全省自2013年以来正式启动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到2015年底,六项行动计划共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累计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2.9万公里、通组(寨)道路2.5万公里、人行步道2.1万公里,完成县乡道改造3138公里;解决9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发展耕地灌溉面积310万亩;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9.4万户,建成小康房5.1万户;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线路1.5万公里、变电站168座;新增通宽带村8325个、通电话村5014个,邮政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完成村寨“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工程145.7万户、垃圾收集处理项目910个、污水处理设施1.3万个。

通过五年的新农村建设,贵州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品牌在全国打响,全省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旅结合成效进一步显现。

“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将从点和面两条线展开。一是继续开展建设示范点工作。二是结合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从面上逐步推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让更多老百姓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贵州省委农工委专职副书记,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兴友说。

上一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关键在质量 下一篇:全球瞩目2016数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