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教学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时间:2022-09-14 09:55:02

浅谈武术教学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 要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除了具有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的健身功能以外,还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它不仅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强化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武术 体质 体能

武术既是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又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强化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尊师重友,勇于吃苦,奋发向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这些意志形态的精神要素和内外兼修的运动特色。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健全学校体育文化,还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民族传统意识与爱国精神。

武术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数千年,深受华夏古老文化的熏陶,当今在“去其糟粕、吸其精华”的继承方针指导下,武术更具有活力,对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深远的育人价值:武术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运动技能,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有着较好的教育意义。

武术运动具有强身健体之功能,它不仅使练习者在形体上得到锻炼,而且使身心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十分有益。同时武术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俗话说“拳打卧牛之地”,人们随地都可以进行锻炼。

不论是在升旗仪式上或者是在开会时,我校常有一些学生因体质问题而晕倒。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强壮学生的体魄,近几年我校提出了以武术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计策,在日常的体育课中增加了武术的内容,创编了我校的《武术操》和成立了武术训练队。武术操形式多样,并且我校的大课间以武术为特色开展活动,在参加番禺区大课间评比中取得了一等奖,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经过几年的尝试,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的体质得以强壮,参加各项运动的欲望也有所提高,为提高各种运动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奠定了良好的身体基础。现在我校学生无论是在武术方面有所提高,其它体育运动项目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过程中最主要是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在行动中克服困难的毅力。

树立良好的习武动机是学生形成意志品质的前提,为了达到此目的,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武术、喜爱武术。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强的心理,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们宣传武术。例如,上体育课时有目的地增加武术示范动作、指导学生多观看有意义的武打影片、宣传栏增加武术内容,让他们知道武术的强身、防身的功能。每当这时,他们总是被生动优美的武术动作所吸引,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比划起拳脚来,或者三五成群地谈论各种武术招式。很快同学们都喜欢上武术,并争先恐后地加入学校的武术队。

克服困难是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武术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练习基本功时,要不断克服疼痛关,并且要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套路练习枯燥无味,又容易受伤,最能锻炼学生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要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忍不屈的战斗意志。

在训练过程中,很多学生都经不起这些考验,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有的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不敢完成,纷纷想打退堂鼓,这时我针对性地增加协助动作,循序渐进地进行,让他们心理负担逐渐过渡。在训练方法上,有时我通过游戏、比赛等方法激发学生训练欲望去完成任务,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达到预定的训练目标。赛前有的学生的心理都非常紧张,甚至要临场弃权。针对此情况,我采用了活动调节、鼓励调节、呼吸调节等心理调节方法,降低了他们的紧张程度,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磨练。

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发展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究“武以德立”、“武以德先”等等尚武崇德精神。现在武术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强烈的爱国情操、见义勇为、谦虚谨慎、遵纪守法有着较高的育人价值。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我增加了武术的理论性内容,让学生知道武术博大精深是民族瑰宝,为世界人民体育事业做出了较高的贡献以及武术作为亚运会的竞技项目,同时也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国散打打遍天下武林无敌手的事迹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讲述古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精于武术屡破倭寇,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讲述《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来培养学生见义勇为的精神。同时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社会公德、法规培育学生谦虚谨慎、遵纪守法的品德。

以前我校学生纪律散漫,滋事闹事时有发生,经过武德教育后,有了长足的进步。同学们现在都彬彬有礼,见义勇为也时有发生。武术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锤炼出来的文化瑰宝。在推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今天,武术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对增强学生的体质、运动技能,意志品质,道德修养有着特别的意义。让学生真正体会中华武术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富则国家富”。希望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政策与方针,发掘校园武术文化,利用中小学的人文环境进行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 欧阳玉福.中华武术与学校体育[J].体育科研.1998.

[2]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朱向中.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探索[J].搏击.武术科学.2006.

[4] 纪欣华,等.武术—传统与现代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6.

[5] 穆瑞丽.浅析中华武术现代价值观[J].搏击.武术科学.2006.

上一篇:耳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 下一篇: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