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

时间:2022-09-14 07:41:19

浅析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

摘 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与发展现实的能量基础。由于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尚未形成,导致企业处于落后地位。本文首先提出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然后探讨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何企业要具备核心竞争力,最后研究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企业 核心竞争力 构建 创新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由地区性的、全国性的过渡到全球性的,但是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外部和内部问题,却使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理论和实业界的一个迫切课题。中国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2.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他们的一篇论文《企业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来的,迄今为止已有20年历史,最近几年引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现在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研究的热点,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成为企业家普遍接受和共同研究的核心之术与制胜之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难以被其它企业模仿和替代,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它一般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生产、营销、信息、人力资源和财务的交互作用而获得,是一种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它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乃企业独有。它就是一个企业的“杀手锏”。

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由企业诸方面能力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经营的灵魂,它主要由六部分构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企业的组织决策能力。

2.2.1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进行转换能力的强弱。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特性,静态技术创新能力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储存水平,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则表现为对企业技术存量的应用和操作,涉及技术创新的递增和重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既要注重增强静态技术创新能力,更要注重增强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因为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更为重要。此外,要将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则还需要企业其他能力的辅佐。

2.2.2企业的反应能力

企业的反应能力是指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作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使企业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蝴蝶在热带雨林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

因此,良好的企业反应能力,表现在对的信息敏感程度和对现代市场的驾轻就熟和抗摔打、抗风险能力,最终会决定一个企业的良好的生存状况。

2.2.3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就是一项长期方针的制定能力,它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的配置,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⑴在外部环境相对平稳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和企业主要资源积累的一致性,增加企业之船日常行驶的稳度。⑵准确预测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技术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更应考虑如何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总之,要高瞻远瞩,站在战略的高度制定长期方针和策略。在市场即将面临变化和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适时改变航向,制定中长期应对策略。

2.2.4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水平需要通过产品来展现,而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则是关键,因为它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取得产品质量竞争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位企业主管之所以十分关心生产能力,是因为他随时需要知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当需求旺盛时,他需要考虑如何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他需要考虑如何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系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系统的综合实力。因此要善于发现制约生产制造能力的短板:设备、技术、工艺等等,要让我们的产品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竞争能力和水平,不能辜负其它部门为提高企业竞争实力作出的艰苦努力。

2.2.5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包括企业对市场营销过程、销售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它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将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或组织目标,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的交换关系,而对设计项目的分析、规划、实施和控制。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即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性质进行有效的调解。在营销管理实践中,企业通常需要预先设定一个预期的市场需求水平,然而,实际的市场需求水平可能与预期的市场需求水平并不一致。这就需要企业营销管理者针对不同的需求情况,采取不同的营销管理对策,进而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蛛网理论反映了完全竞争条件下因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带来的价格与产量达成的均衡状况,虽然它只是一种混沌理论,但它启示我们那些最接近市场的营销人员:作为市场参与者,一定要尊重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否则会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

2.2.6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

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等诸因素,它的作用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而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巧融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企业组织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转换的效率。

2.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获得技术支撑,取得成本潜力,获得竞争优势,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大凡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都能牢牢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例如,Sony 的小型化策略、Cannon 的光学与图像优势、可口可乐的神秘口味配方等等都是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任何一个想在未来竞争中取胜的企业,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是关键。我国已加入WTO多年,我国大多数企业要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企业要加快国际化发展,培育核心能力显得更加迫切。

3.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试图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兼并、重组以及多元化经营等方式改变经营状况,但大多收效甚微。目前,我国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绝大部分依赖于市场的不完善。而市场完善是必然趋势,因此我国很多企业还不具备持久的竞争力。

3.1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下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1MD)对46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排40位,内在竞争力居于第33位,略好于总体竞争力水平,在其两个内在因素上的竞争力都表现一般,能力竞争力排在第31位,资源竞争力排在第39位,而在环境竞争力排序中,我国列第40位,处于落后的地位,严重制约着企业竞争力发展。市场竞争力我国排在第33位,而在政府影响因素上的竞争力仅处于第42位,反映出政府在营造竞争环境、推动企业竞争力提高方面所做的努力远远不够,导致我国大型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企业规模不经济,总体来说,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3.2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现状

作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国经济,至今还谈不上典型意义上的资本化企业主体生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多元化与专业化都只能是过渡性的,都只能是根本机制生成中的发展战略形式。我国的企业作为“后发机制”生成发育中的企业,至今境况不容乐观,则已或多或少在机制上步国企后尘的乡企、集企乃至部分私人企业,其真正市场要求的保值增值为主导内涵的资本化体制、规则并未真正形成。除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实力太弱,核心竞争力机制未能真正形成。

3.3我国企业软实力发展落后

从科技投入、技术力量上看,当今全球经济竞争主要是科技实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国企业科技竞争实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位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科技投入不足。另外,我国企业受过培训的、有高级技术技能的人的比率太低,不适应国际竞争。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马太效应。

4.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途径

面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和对待我国企业进入国际竞争中所存在的威胁,并研究构建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培育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打造核心员工能力

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结果。相对于竞争者拥有卓越洞察力且忠诚于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核心员工能力是企业自学积累的结果,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源良性循环的基本保证,建立先进而完善的员工培训系统,是员工核心能力培育的根本。除先进的培训机制外,为使企业的命运不仅仅掌握在个别人手里,还必须倡导并实现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的转化,构筑合理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核心员工能力的培育在于更大范围的开发人力知识资本,调动更多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进而形成一支相当规模、忠诚的,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实践能力的员工队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特定企业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始终融合于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的职能部门,蕴藏于企业整体长期学习和经验积累之中,体现企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一个学习过程。因而,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企业培育成一个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巩固和提高。

4.2构建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核心技术能力能为顾客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价值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企业要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过去技术资本的积累,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检测、吸收、变革能力的综合反映。企业应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通过“技术―产品平台”的中介,扩展企业技术核心能力。

4.3整合核心组织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根植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当中,核心组织能力能为企业及顾客创造巨大价值,这种价值来源于企业的经营理念。要创造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与形象,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则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之为此而奋斗,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4.4培养核心营销能力

核心营销能力是指企业使产品迅速市场化并使顾客满意的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客户忠诚是最有效的竞争利器。创建使顾客满意的售后服务系统和建设有效的营销渠道是核心营销能力的重要因素。当然,这要以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为前提和后盾。产品具有质量优势、成本优势,才能使销售人员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主动。企业成败取决于市场需求和期望的满足程度。营销是创造和保留顾客的过程。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或组织目标,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的交换关系,而对设计项目的分析、规划、实施和控制。市场要求我们必须从顾客将买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的角度来考虑竞争。市场要求我们必须对目标用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属于我们的目标市场是否在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是多少。

4.5注重核心关系能力的创建

核心关系能力能为企业和客户创造巨大价值,表现为对交易费用的节省;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其不可模仿性来源于社会资本不同于经济资本的特性。核心关系能力的创建,表现为企业核心用户和供货商队伍的稳定,表现为共享企业高速成长带来的果实和共克时艰的牢不可破的共生关系。 企业要与关联的战略供货方、战略经销商、银行等核心关系方保持一种共荣共生的关系,能极大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5.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现代企业的管理强调创新,对环境提出应变策略。企业不能丧失对机会价值的敏感性,注重创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从创新的角度讲,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核心能力,更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因此,企业必须树立动态的核心竞争力观。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注重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能够创新其原有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动态核心竞争力观强调蕴藏在组织规则中的核心业务流程,它是企业活动得以完成的方式、行为模式和学习机制。通过核心业务流程再造可以整合企业的核心员工能力、核心组织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以及核心关系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创新。

6.结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完善。企业应深入探讨和关注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去迎接世界性的竞争和挑战。培育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限于作者的水平,本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述等方面都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也更加希望我国的企业能培养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佳贵.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M].北京: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2005.

[2]姜国祥.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3]许正衣,王利政.企业竞争优势本原的探析――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003,(5).

[4]费明胜,水家耀.核心能力:现代企业持续竞争的奥秘[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研究出版社,2005.

[5]荆德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2005.

[6]孙稀有.论企业文化竞争力[J].经济纵横,2004,(8).

[7]杨静宗.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杨璐晟.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

作者简介:

吴坤宗,男,40岁 经济师,就职于四川省江油市攀钢集团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轧钢厂生产安全科。

上一篇: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选择的思考与研究 下一篇:全面预算管理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和管理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