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蒙古武川县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时间:2022-09-14 06:12:10

浅谈内蒙古武川县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摘要:内蒙古武川县属干旱地区,在干旱地区的泄洪河道景观整治上,我们需要应对土壤贫瘠、水源匮乏、洪水隐患、植被种植等多方面的挑战。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应坚定自身的立场和设计方向,通过与相关专业人员紧密合作,提出一套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实现与人与河道的有机平衡,还原河道本身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干旱地区河道景观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武川县生态河道概况

1.1地域环境概况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全境在北纬40°47′-41°23′、东经110°31′-111°53′之间。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

武川地形地貌为南高北低、南山北丘,从中低山、低山地形到高原低山丘陵,高原波状丘陵过度。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41.9%,丘陵占50.4%,滩地河谷占7.7%,境内8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雨大山洪暴发,天旱河床干涸。

武川地区年平均气温3.0℃,降水量历年平均降水为354.1mm左右。年最多降水为1961年553.1mm,最少降水为1965年191.5mm。

1.2水系统规划概况

武川县河道水系的规划主要通过昆都仑河、东河、西河形成环城水系。

在空间布局上保留并整治7条主要河流水系,并采用河中河等工程形式建设“环城水系”。

在水源方面,水系景观用水水源应以再生水、河道内的天然径流、城市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等为主。

同时避免填河造地的做法,应对河流进行整治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河流行洪的安全价值和改善城市景观的环境价值。坚持“以供定需”原则,不宜建设规模过大、没有水源保障的景观水面。

2.干旱地区泄洪河道概况

中国内陆广泛存在着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西北、华北地区。这些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少却短时集中,短暂的暴雨倾泻后就形成了许多泄洪冲沟。这些冲沟常年处于干涸状态,只有在雨季才形成径流。旱时黄土飞扬、涝时泥沙滚滚是这种泄洪沟典型的景观。

泄洪河道在城市中广泛存在,其长期无水的状态引发了大量不协调的现象。许多河道沿岸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使这种河流基本上“有河则涸,有水则污”。河道内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甚至有人将民房和娱乐场所修建在河床中,一旦发生洪水,后果不堪设想。大量未经许可的挖沙取土,令河床内千疮百孔,满目皆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决策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城市环境的品质。相应的,这些一度被人们所遗忘,已经成为脏、乱、差典型的泄洪河道,又被重新关注,成为城市景观改造的重要对象。

3.武川地区河道景观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3.1 河道防洪策略

干旱地区泄洪河道往往源短流急,产流区地形坡度大、植被稀少,洪水一旦发生,量级较大。尤其是当其流经人口稠密的城市重要地区时,解决防洪安全隐患是首要的问题。

3.1.1 水利部门设计的人工河道多数是裁弯取直,将河道沿线低洼地孤立于河道之外,建立一条单线的人工河床。这种处理方式将原有多样的行洪空间大幅减少,对于自然河道的分洪蓄洪能力形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应协调水利部门在坑塘支流和低洼地出现的位置设计分洪口,利用低洼地的空间将部分水滞留起来,有效降低洪水规模。大型坑塘和低洼地能够形成巨大的水资源储备,对于城市景观用水和地下水补充作出有效的贡献。

3.1.2 扩展河道宽度,实现梯级河道断面

在保证防洪标准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为实现坡度较缓、有植被覆盖的堤坡,必须尽可能扩展河道宽度。在保证原过水断面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两级以上坡度较缓的梯级河道断面。较缓的堤坡保证了河道两侧有合适的坡度进行绿化覆盖,将原有的绿化带与河堤整合为一体,扩展了绿带的范围,并且实现了河道景观的亲水性。

3.2 河道生态补偿策略

3.2.1 截污治污,利用再生水和雨洪水等地表水形成河道景观用水完善河道治污基础设施的建设,沿河建设截污管线,将生活污水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治理,形成再生水。

3.2.2 建设生态堤坡,恢复河床的生态功能

河道堤坡改造应利用现代生态工程技术,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运用透水透气、能够生长植被的生态型护岸,恢复河床的生态功能。如目前被大量运用的生态袋边坡,其主要由生态袋和连接带等工程组件构成。

3.2.3 沿河建立多层次植被景观带

河道生境的退化,与沿河植被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为恢复河道生境,建议在河道内外建立2个层级的植被景观带。在河道行洪范围以外,充分利用周边用地建设由乡土植物组成的防护林带,林下设灌木层和地被层,形成乔灌草结合的复式植物群落,有效防风固土。

3.3 河道水体景观策略

3.3.1 河床中设计宽度较窄的子槽,并通过多级水坝蓄水实现节水型溪流景观

河道梯级断面中宽度最窄的底层河槽设计为承载景观水体的子槽,子槽的平面形态模拟自然溪流、蜿蜒辗转。子槽内间隔一定距离布置多级小型石坝或水闸蓄水,形成溪流和跌水景观。

3.3.2 水体形态以溪流为主,局部区域扩大水面,形成溪池相间的水系景观子槽和石坝形成的溪流跌水景观效果较单调,可沿用河床内的沙坑和低洼地,修整形态后蓄水成为池塘。

3.3.3 仅在子槽范围设防渗,子槽范围以外不做防渗处理

为防止景观用水渗漏,需要在子槽范围内设防渗。子槽范围以外不做防渗处理,当水位超过子槽高度,水体自然外溢进入未做防渗的河床,还原河道的自然渗透特征。

3.3.4 结合水体景观设计,建立水体自净和循环体系

河道景观用水以再生水和雨洪水为主,因此有必要在河道中建立一套水体自净体系。河道中的大坑可改造为沉淀池,当有雨水汇入时,沙坑使水流流速降低,水中的泥沙颗粒等得以沉积。再生水入口处建设人工湿地,湿地由浅滩和茂密的水生植物形成,利用湿地植物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净化水质。溪流中的跌水为水体不断曝气和加氧。

通过这种方式,中水和雨水得到了有效的净化,河道内以水循环的方式实现了水体的自我维持,另一方面,这一系列水池、溪流、跌水和湿地本身也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水体景观。

4.武川地区景观河道的植物选择与设计

4.1武川地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植物种植乡土化原则乡土植物品种是良好的植物资源,乡土植物材料的使用,是体现地域文脉及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景观设计应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合理地选择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乡土物种不仅最适宜在当地生长,而且养护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小,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主要体现在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除要突出乡土树种外,还要突出能较高产生生态效益的树种。科学、合理地设计植物生态群落,充分准确地依据不同树种的习性、体形、物候期、生长速度设计种植类型,不但要从美学和造景来考虑,更要从发挥生态效益与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和栽培学角度来考虑。

植物多样化原则。应充分体现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强调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城市的平衡发展。

养护管理减量化原则。尽量避免养护管理费时费工、水分和肥力消耗过高、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师法自然的人工造景最理想的维护是能够回归自然,加强植物群落自身更新、恢复的能力,靠自然之力自我维持平衡。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自我维持的园林绿地系统。

4.2武川地区骨干植物选择

山地森林:华北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杏,山樱桃,草木樨,沙打旺,沙蒿

丘陵草场:杨树,白榆,柳树,白桦,柠条锦鸡儿,沙棘,小针茅,草木樨,沙打旺,沙蒿

湿地:杨树,柳树,白桦,小针茅,草木樨,白榆,白桦,沙棘,沙打旺,柠条锦鸡儿,沙蒿

河谷: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杨树,白榆,山杏,山樱桃,柠条锦鸡儿,沙蒿,草木樨,沙打旺,沙棘。

河滩:油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白榆,山杏,山樱桃,沙蒿,草木樨,沙打旺。

5.对该项目的思考和方向性原则

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特征,建立合适的河流生态系统,面对长别分明雨季旱季,这样的河流符合自然生态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利用原有的植被,新增加的植物也都是本土物种,这样的选择不但展现能出极具当地特色的地貌景观,而且很大程度减少了景观维护的费用。

多样化的景观种类,林地,湿地,草场,河滩和公共设施用地相结合,丰富景观体验的同时还能保持动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在核心区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原则,两侧尤其是与城市相接的部分建立供人使用的游憩设施,使该公园在生态与城市两方面功能都十分完备。

建立多层级的河岸,结合湿地的蓄水储水功能有效地在雨季控制洪水,在旱季收集净化雨水保持径流。

该项目中运用了土工膜防渗,生态边坡,高渗水性铺装等技术和材料,使公园的生态功能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干旱地区泄洪河道重点河段景观设计探索[ 冯潇 马俊峰 周曦]

2. 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徐方亮顾悦悦]

3. 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 [徐国宾]

4. 北方城市干涸河流生态环境治理途径 [李洪远常 青何 迎孟伟庆]

上一篇:对水利工程管理及维修养护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主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