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求职信中的元话语

时间:2022-09-14 05:56:19

英文求职信中的元话语

摘 要:在 Hyland元话语人际模式分类的框架下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调查分析了元话语在英文求职信中的使用情况和分布特征。一方面 ,旨在揭示元话语如何帮助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关系 ,以及元话语如何帮助作者传达劝说信息 ,从而增强对元话语使用的认识;另一方面,旨在为中国学生学习书写英文求职信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元话语 ;英文求职信;人际互动

引言

元话语作为话语分析领域内一个较新的概念,近年来正成为研究的焦点。元话语是作者组织语篇、吸引读者、表示对命题内容和对读者的态度的显性语言手段。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元话语的研究方兴未艾,其研究主要聚点于探究元话语的定义、功能和分类。随着话语分析的纵深发展,学者们探究了元话语在学术语篇、教育语篇、广告语篇和商务语篇中的元话语使用特点和规律,这大大加深了元话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鉴于目前鲜有学者把元话语理论应用于英文求职信的分析,本文尝试以Hyland的人际元话语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元话语在英文求职信中的使用情况和分布特征。

1.元话语的人际模式

元话语体现的是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因此,Hyland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通过借用Thompson的交互和互动两个概念,并吸取Sinclair的语篇互动层思想,在总结前人分类模式的合理之处基础上,提出了元话语人际模式。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式包括交互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其中又包括若干元话语的次小类。交互元话语指作者通过对信息的控制来引导读者;互动元话语指作者和读者明显介入语篇之中,从人际关系和态度上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人际互动。

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式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且强调所有元话语资源都具有人际互动功能。它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元话语在不同语篇中的人际和语篇功能,实现了语篇中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互动性,强调了元话语的人际互动潜能。因此,本文采用其作为分析的理论框架,对英文求职信中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和特征加以分析和探究。

2.元话语分析

2.1 研究方法和语料收集

为了探索元话语在英文求职信中的使用情况和分析特征,本文建立了一个英文求职信的小型语料库,参照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式的分类标准,对语料库的元话语进行人工统计分析,计算元话语在语料库中的整体分布情况和出现频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元话语具有多功能性且受语境因素影响,我们统计过程中侧重元话语的词项功能,忽略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性,以避免电脑统计的机械性。

2.2研究结果

元话语的总体分布情况如下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英文求职信中大量存在元话语现象。其中交互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共有 2511个。平均每篇求职信中有 50. 2个元话语,大约每 5. 6个词就有一个元话语。互动元话语的比重远远大于交互元话语,分别占元话语总数的 64. 6%和 35. 4%。在十类元话语的词范畴中,自我提及语、连接语和介入标记语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占元话语总数的 32. 61%、23. 25%和 16. 84%。另外,内指标记语、注释语和态度标记语出现的频率较低,仅占元话语总数的 3. 9%。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上反映出英文求职信的语体特征和作者使用元话语的倾向。

2.3元话语的人际互动功能

2.3.1 交互式话语的人际互动功能

从语言的风格上看,英文求职信的特点是语言平实、简洁,不用华丽的词藻,也不讲究修辞。在句子结构上,力求使用长句 ,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准确无误地表达详细信息,争取给招聘者留下思维清晰、逻辑性强的良好印象。由于元话语具有独特的交际功能和特性,求职者通过使用交互元话语不但有效地组织和构建了衔接连贯的语篇,而且实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互动。

2. 3. 2互动元话语的人际互动功能

从本质上讲 ,互动元话语实现的是人际功能 ,在本文研究的语料中互动元话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交互元话语,其比例占元话语总数的 64. 6%。作者通过使用自我提及语、介入标记语、模糊语以及其他的互动元话语资源从人际关系和态度上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互动,以便影响并劝说读者接受其主题内容,从而顺利达成交际意图。

结语

元话语作为一种日常的话语现象,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从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 ,英文求职信中大量存在元话语现象。其中 ,互动元话语的比重远远高于交互元话语。在十类元话语的次范畴中,自我提及语、连接语和模糊语呈现的频率较高。此外,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所有的元话语资源都强调了人际互动潜能。基于元话语在英文求职信中的不同分布特征,本文认为元话语的使用受其所属的文体限制和写作目的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信彰元话语与语言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1 - 31

[2] Hyland K. Metadisc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 [M ]. London:Continuum,2005.

[3] 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 [J]当代语言学,2006,(8):345 353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浅谈元认知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