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时间:2022-09-14 03:41:20

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摘 要 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和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鲜明、深刻;必然让人深思遐想,使人震惊感悟,深受教育和启迪。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群山,那么好的结尾就应该是起伏群山中的巅峰;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结尾就应该是曲终而留下的袅袅余音。

关键词 结尾 凝聚点 升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99-02

结尾和开头一样,都是文章整体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头难,结尾又何尝容易?结尾是人物形象塑造及性格的完成,故事矛盾冲突的解决以及主题思想的充分显示,是作者思想的升华与感情的凝聚点,是延伸文意与舒展情思的良机,是读者领悟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是衡量创作水平与艺术功力的一把标尺。因此古人有“行文看结穴”“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妙的结局才写它。”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的结尾时,为了抒发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强烈怀念之情,表达藤野先生对自己的鼓舞和激励,表现作者对“正人君子”的“深恶痛疾”和战斗精神,曾煞费苦心,再三斟酌,反复修改,才写下了现在这样的精彩感人的结尾。总之,中外古今的文学艺术大师们都非常重视文章结尾的斟酌,在处理文章的结尾时都是慎之又慎。他们为了使文章的结尾能像“豹尾”一样给力,总是呕心沥血地去精心设计,以期收到耳目一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因此文章的结尾切忌草率,一定要全力以赴,精心设计。

那么,如何设计好的结尾呢?当然这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框框可循,一个固定的模式可照抄搬用。然而,从中外古今的优秀作品中的精彩结尾里,我们不难发现,好的结尾都有着相同的共性,这种共性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写好结尾的经验和大致的要求。因此我们根据一些精彩的结尾所具有的共性,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明确结尾是文章整体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与文章总的思想倾向密切联系的,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尾,其目的应该服从于总体的艺术构思,服从于巩固乃至扩大开头与中间的艺术成果,从而达到完成结尾所担负的任务,即突出人物的性格,深化文章主题,加强文章思想的深度和艺术魅力。如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思,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其次,结尾要自然。无论是交待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无论是作者对所写之人所记之事的议论或抒情,无论是明理后的归纳或号召,都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如,《出师表》的结尾,不但倾诉了依依惜别之情,而且也把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鲁迅在小说《故乡》的结尾写道:“我在朦胧中,眼前展现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结尾,既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与理想,又富有生动形象的哲理性的议论,不正是在小说内容描写的基础上而生发出来的含蓄深沉、发人深思的精辟议论吗?这结尾既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又深化了主题。

第三,要首尾相顾,前后呼应,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比如七年级语文中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与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首尾呼应,使文章思想感情起到萦绕回环的效果。

第四,要如同豹尾般有力。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过对蒋氏捕蛇生活的生动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永州人民的悲惨生活。作者在结尾点明主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种“卒彰显其志”的结尾,如同画龙点晴之笔,使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力度获得了充分的显示,因而十分深刻有力。

第五,要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好的结尾描写不是欣赏者审美活动的结束,而是继续和扩大。文尽思不断,曲尽意无穷。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的结尾:“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反问式的结尾,起到发人深省、撼人心魄的力量,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第六,要力求创新避俗,新颖别致。艺术贵在不落俗套,勇于创新。只有富有特色和新意的结尾,才更具有艺术魅力。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的结尾,就十分新颖别致。“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结尾以梦境来抒发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爱戴之情,真是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和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鲜明、深刻;必然让人深思遐想,使人震惊感悟,深受教育和启迪。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群山,那么好的结尾就应该是起伏群山中的巅峰;如果说一篇文章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结尾就应该是曲终而留下的袅袅余音。因此,精心设计结尾十分重要,千万不能草草了结。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结尾应该是简明,忌冗长,否则会冲淡文章的主体,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这样文章的感染力就大打折扣。

上一篇:《老王》教学设计反思 下一篇:灵活分组,让合作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