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后中资银行的杜邦模型分析

时间:2022-09-14 02:54:13

外资银行进入后中资银行的杜邦模型分析

【摘要】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商业银行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竞争的的环境。通过杜邦模型,分析了15家中资商业银行2000至2007年的财务数据,用以研究我国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银行经营状况的关系。

【关键词】外资银行进入;影响;中资银行经营状况;杜邦模型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到来,银行业的跨国经营成为一种趋势,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按照入世协议,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已向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这意味着中外资银行各领域各地区全面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

一、外资银行进入对行业所带来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强化了金融业的竞争,外资银行实力雄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成熟的经营方式,先进的管理水平和高水平的服务,必然对中资银行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打破了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业的垄断,迫使中资银行为了生存加快银行体系的改革,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在严峻的市场环境里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使整个银行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逐渐提高。

外资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信誉和技术基础,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巨额资金,使资金来源多样化。一方面,外资银行在我国开设分行或独资银行,必须投入大量资本金或运营资金,增加了我国的外汇来源,并且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可以向他们的母行进行贷款,这为我国提供了更加稳定的信贷来源。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利用在注册国与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合作关系,可以及时向子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的各项服务,降低了跨国公司子公司的交易成本,这实际上相当于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

外资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银行业务方面都具有丰富经验,这些经验通过技术外溢,将使我国银行更快掌握先进的业务技术,提高资金使用率;另外,外资银行进入,会大量招募当地人才,这有利于我国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

外资银行进入,通过更多的竞争,降低了储蓄者和借款者的服务成本,使得银行业的客户获得了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回报,更多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等,增加了客户的福利。同时外资银行也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更加谨慎的监管、更好的信息披露、更加完善的会计报表制度引以为借鉴。

(二)负面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提高了银行业的竞争水平以及激烈程度。竞争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为了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外资银行会设法“猎取”中资银行体系中的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利用高薪、出国培训及优越的环境来吸引国内商业银行高素质人才加盟,使本就稀缺的国内商业银行优秀金融人才流失,削弱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二是客户。外资银行信誉卓越、服务质量上乘,且大多是混业经营,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外资银行会利用这些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资源争夺战,挤占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同时外资银行业竞争的客户群主要为中高端尤其高端客户群,按照客户群层次和盈利性的联系,大部分盈利来自于高端客户。短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可能由于人脉和历史关系的缘故仍然能够持有大批的大客户,而外资银行的争夺战无疑成为我国银行高端客户群持有量的一个威胁。三是业务。外资银行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不仅与中资银行抢夺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而且还向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进军。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削弱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

外资银行进入增加了中央银行准确界定和解释货币与信贷总量的困难,特别是在我国人民币业务的限制放开以后将变得愈加明显。外资银行还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从而减弱了中央银行制定与测定货币政策目标的能力,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对我国的监管体制及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首先,外资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运营资金不到位、将境内资金调入国外套利、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中国金融监管水平低下,如果对这些行为监管不利,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金融体系风险;其次,外资银行进入带来许多我们所不熟悉的金融创新产品和金融工具,这使得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系统风险性进一步增加,对这一体系的监管变得更加困难。

二、外资银行进入下中资银行经营状况

我们选用了杜邦模型分析在外资银行不断深入的环境下,近年来中资银行的经营状况,通过分析能更加清晰完整的看到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发展所带来的实际影响,杜邦模型是财务分析中最根本的模型,模型的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收益率(ROA)×股本乘数(EM)=资产利用率(AU)×净利润率(NPM)×股本乘数(EM)

ROE(净资产收益率)。ROE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和银行资本的获利程度,是银行资金运用效率和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ROE的上升,说明投资的收益更高,体现出整个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

从2000到2007年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中资银行ROE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期间有轻微的波动,但整体趋势显示出,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提高,中资银行的盈利水平依然在不断提升。

为了更加清晰的反映ROE提高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将ROE拆分成ROA,EM,AU,NPM等指标做进一步分析。

1.ROA(资产收益率)

ROA是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银行资产利用效果越好,说明企业在增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OA反映出的是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能力的集中体现。数据中,ROA指标的总体走势在2000-2002年有小幅的下降,但在随后的时期,ROA稳步提升,直至近年来出现了加速提升的趋势。可见在中国加入WTO开放金融市场之后的时期中,虽然外资银行的竞争不断加大,但中资银行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盈利水平下降等受到冲击的现象,反之,中资银行收益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加强。

2.EM(股本乘数)

EM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EM越大,说明股东投入的资本在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小,它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EM过大,表明银行净值比重较低,清偿风险较大,资产损失较易导致银行破产清算,而且EM会放大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幅度,导致ROE不稳定性增加;而EM过小,则意味着银行没有积极地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来扩大经营规模,改善ROE水平。因此要寻求一个最优的EM,使得银行既可以通过杠杆扩大其总资本,又不会因为过大的杠杆导致较高的风险。一般来说,银行EM的平均值在15左右,或者更大,而一些大的银行EM的值会在20以上。从统计的中资银行EM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平均来说,从2000年到2004年,EM缓慢提升,可以看出中资银行通过放大杠杆来扩充资本,促进企业发展;而2004年到2007年的数据中,EM开始缓慢下降,显示出银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开始缩小杠杆,以降低其财务风险,使EM靠近一个较为优化的范围。

3.AU(资产利用率)

AU体现了银行的资产管理效率。银行的资产组合包括周转快、收益低的短期贷款、投资,又包括期限长、收益高的长期投资,还包括一些非盈利资产,各类资产在经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资产管理可以在保证银行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提高资产利用率。从数据中看出,自2002年后,AU呈上升态,并在2007年有一个大的提升,并且可以发现,整个中资银行业的AU变化趋势高度集中,能很好的反映出整个银行业的资产管理效率都在这这段时期内有所提高。

4.NPM(净利润率)

NPM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率。银行NPM的提高,要通过合理的资产和服务定价来扩大资产规模,增加收入,同时控制费用开支使其增长速度小于收入增长速度才能得以实现,因而该指标是银行资金运用能力和费用管理效率的体现,能很好的反映出银行的提高收入和控制开支的能力。数据中,中资银行NPM的平均值从2002年起开始不断增长,并且增长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可以看出开放金融市场之后,整体上中资银行的盈利效率也在加速提高。

综合看来,随着中国加入WTO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以来,中资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受到冲击的痕迹,其盈利能力都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通过杜邦分析法可以看到,在这段时期,一方面中资银行资金运用和费用管理效率,以及资产管理效率都有稳步提高,另一方面,杠杆运用程度的适当调整也使得银行风险有所降低。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ROE、ROE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显示出中资银行在外资银行不断深入中国市场的环境下,经营能力依然平稳提升。

三、分析及应对措施

财务数据的分析显示,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并未对中资银行经营状况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中资银行的盈利水而随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上升而上升。在竞争条件下,中资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效率也显示出有所提高,可见,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压力有助于激励中资银行的发展和改善。另外,外资银行进入为中资银行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为我国银行业输入了新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创造了新的金融工具,打破了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业的垄断,提高了银行业运营效率,加快了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带来了更加谨慎的监管制度,通过财务指标的反映,这些外资银行进入的正面效应已经覆盖了其负面影响。

即便外资银行进入下,中资商业银行并没有在财务数据上显示出受到冲击的痕迹,但面对强大的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银行依然需做出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竞争优势:

1.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中资银行具备很强的自身优势:一是机构网点优势,二是文化地缘优势,三是客户资源优势,国家信用也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市场竞争是中资银行的正确选择;但必须看到,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原有的优势会因外资银行竞争策略的调整而逐步消失,中资银行不能固守陈章,应积极创造出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竞争优势。

2.勇于与外资银行竞争

中资银行应积极参与竞争,竞争也许会付出一定的市场份额、利润等代价,但处理得好,会因此促使我国的银行更快地掌握最有效的生存手段与竞争工具。因此,中资银行应平衡心态,从客观、动态的情况做出冷静分析,主动进行竞争策略的调整。

3.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中资银行应充分重视、研究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合作是为了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在合作中发展自己,要有长远的利益目标。眼前的局部利益的损失最终应以可计算的长远利益得到补偿为底线。在合作中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要注意和重视长期以来被国人所忽视的客户信用、收益、财务等资料的保护,这是中资银行花费了几十年,付出了大量的成本才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最反映中国国情的东西,是一个商业银行抢占市场份额的最基础性的资料。

4.积极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经验

优秀的外资银行非常具有竞争力,它们有着成熟的内部管理和产品创新机制,有着丰富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运作经验。在经营管理、产品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非常值得学习。竞争是最好的学习手段,在竞争中向外资银行学习。

5.完善监管法规体系,统一监管

行业监管部门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迎接全面开放和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审慎性监管法规体系,加快与《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新资本协议》及国际会计准则等国际监管标准的接轨,实现中外银行机构的统一监管。

6.改善银行业宏观政策环境、鼓励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

大力改善宏观政策环境,要进一步发挥资本对银行经营的约束作用,鼓励银行千方百计增资扩股,尽快出台资产证券化等措施,为银行的资产调整,提高资本充足率等提供便利。

监管部门在继续严格资本充足率等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监管力度,以监管求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机构核心竞争力。要正确处理好鼓励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政府部门要通过各种制度、政策约束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创造制度、政策环境,能够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指导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加快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开放人民币业务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以监管促发展,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洪.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正负效应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7,(12).

[2]李婕,朴明根,李江涛.外资银行的进入模式对国内商业银行信贷战略选择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

[3]李声祥.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J].经济前沿,2006,(2).

[4]刘永新.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

[5]陆文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5,(5).

[6]王鹏飞,曹廷求.外资银行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9).

[7]许南,王忠生.试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经济效应分析[J].海南金融,2005,(2).

作者简介:丁立(1968―),女,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上一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下一篇:高校融资风险生成的动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