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促进我专业成长

时间:2022-09-14 02:40:17

公开课促进我专业成长

主要内容:几次公开课的讲课经历,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养成了了立足文本,不断探索的习惯,注重学习和总结,借鉴与创新,在实践中寻求理论支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多方学习别人之长,结合教学实际,走出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子

关键词:公开课;专业成长;讲课方法;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0

工作十年,讲过许多次公开课,但说实话,没有一次是自己非常满意的,总有遗憾。反思这些公开课经历,发现自己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遗憾,但也获益良多。公开课直接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第一次讲公开课是在上大学时,教育教学实践课,全班同学轮流讲,教育教学实践课的老教授点评。我讲的是《祝福》。那时老师讲了很多理论,我们也迫切的想把这些理论贯穿到实践中去,对未来的教师生涯也充满了渴望。所以,对讲公开课并没有害怕,只有兴奋。我查了很多资料,确定了讲课基调,准备从“祥林嫂的反抗角度”来讲。确定了板书:

祥林嫂反抗路线:逃婚(家)――撞桌角――再到鲁镇――捐门槛――死前三问(一逃一撞一捐一问)

祥林嫂受迫害原因:宗族制度――封建制度――神权――君权

讲课当天,情况还不错,我很镇定,没有感到紧张,基本完成了教学设计。期间,还点了我们班一个女生来朗读“卫老婆子”的一段台词,她读的很好,将卫老婆子的神韵都演绎了出来。同学们评价也挺好,觉得我像一个老师,但我注意到老教授脸色很不好,他勉强听完了我讲课,勉强听完了同学们的评价,然后就提出了他的否定意见。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八叉,然后说,我讲的课定错了基调,祥林嫂是没有多少反抗性的(叛逆性),从这个角度上说,我的出发点就错了,给学生的必然是错误的信息。

刚听到老师的评论时,我是有点小伤心了。但是,随即涌起的是不服,怎么能说我的基调错了呢,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说一定要将祥林嫂理解为一个逆来顺受的下层受迫害的劳动妇女,她也曾抗争过,也曾不想任人摆布,也曾逃过家、撞过桌角、捐过门槛、发出命运的诘问。怎么能说基调错了呢?难道一定要从四大绳索讲起吗?难道一定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解释祥林嫂的遭遇吗?所以,我很不服。

于是,几日后,我写了一封信给老教授来反驳他的观点,表达我的坚持,老教授估计很惊讶,所以,他在课堂上专门说了此事,表达对我坚持自己意见的肯定,当然,他也还坚持自己的观点,说大家可以再讨论讨论。

第一次公开课就这样结束了。在准备的过程中,对《祥林嫂》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更深的理解,头一次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课文,来给学生讲解课文,这种身份转换很新鲜,也有点困难,但更多的是兴奋。我是师范生,以后就是要当一个老师的,这堂课也基本奠定了我以后的讲课方式,因为我找到了一个当老师的感觉和被人肯定赞扬的感觉,当然也有被否定时的难过和学术思想能充分交流的兴奋。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也必须是个好学者,成为学者固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有几点更为重要:一是勤奋,二是要有兼容并包的胸怀,三是要有探究创新的精神。我这次公开课,是大学四年学到的一肚子理论的展现和实践,也是个人教师生涯的一个准备。大学里最不缺的就是浓厚的学术交流的气氛,虽然可能偏颇甚至偏激,但良好的学术氛围是进步的前提,我提出了新的理论,可能会被老教授否定,但也开辟了一个思路,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另找了一个方向。老教授否定我,是在肯定原则,但大家互相讨论,最后总能找到新的契合点,总能有新的启发。这种学术交流的好习惯,大胆探究创新的精神,必会为我今后的教学之路开一个良好的头。后来,我当了老师,探究创新的想法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从没有泯灭,许多新的想法新的理解的提出,都为我深入地理解教材理解文本理解语文理解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第二次公开课是在实习时,在23中讲的,高二文科班,讲的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和《书愤》。这也是实习汇报课。一节课讲两首诗。之前,我和班里的同学有沟通,他们很配合,课完成的不错,学生们对我设计的问题都有一些新颖独到的思考,听课的教导主任也感觉,这才是文科班啊,文科班的孩子这才表现出了文科生应该有的基本文学素养。其实,在讲这堂课之前,我听了指导老师很多的课,也和指导老师交流了很多,自己私下揣摩了很多教学技巧,觉得作为一个教师的成长,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偷学模仿”,这种不交学费而能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方式我把它叫做“偷学”。虽然实习时氛围很轻松,老师也愿意交给我许多知识,但更多的还是要自己揣摩,自己模仿,自己体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不但从教材上从经典文章上体悟,更从别的老师同学处体悟,甚至从学生身上体悟。比如,对着一篇经典文章,我先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定这么个题目?又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他考虑之初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如果是我写,会用什么方法?作者是怎样展开这个题目的?他的方法有什么好处?他积累了哪些材料?他如何运用这些材料?他运用材料的时候又有什么好的特点?这样,养成随时向众多高明者求教的习惯,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水平。这些先贤名家就都成了我的老师。广而推之,教学也是如此,许多名家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是我最好的老师,都能给我最大的帮助。第二个阶段是自悟阶段,自己感悟自己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将它们与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好的学习习惯和表现习惯,打好作为一个好老师的基本功。第三个阶段,就是自我阶段,在实践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结合,不仅要自己走路,还要走与别人不同的路。研究视野在立足教学教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投射到语文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上,结合当前的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把视野关注在中文信息处理、国学传承与发扬上。不能满足于灌输和模仿,要适时总结,提炼概括,不断前进,大胆创新。

第三次公开课是在克拉玛依,那时我在克拉玛依九中工作,带了一个高中班。这个班高中升学成绩不好,都是线下生。班里有25人,课堂纪律很好,但教学反应不热烈,回答问题时胆子小,语言模糊,逻辑不清楚。当学校通知我要来听一堂公开课的时候,我也慌了神。当时因为工作问题,心情也不好,整个人没有多少干劲,又因为我是新手,没有人指导,课准备的很糟糕,而且,我只带了一个班,没有办法提前试讲。当然,我也不屑于作弊。

课讲完了,很烂,我自己都可以感觉出来:板书零乱,逻辑不清,没有重点,最关键的是没有讲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

领导们有些失望,没有多说什么,都走了,只有教导主任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讲了一些意见,主要有三点:一、讲课的语言要干净,不能有太多的口头语,也就是话把子。二、板书要提前设计好,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好的提纲,也是自己清晰的讲课思路。三、讲课是个表达方式,其实课下要做的工作更多。台上四十分钟,台下要用很多时间来准备,如果工作态度不认真,就讲不好课的。

我知道主任是对我有些不满的,但他还是希望我努力改进,最起码改进工作态度吧。我感到很羞耻,很难受。我想我是要改进态度的时候了,所以,我知耻而后勇,开始了努力勤奋备课、好好批改作业,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生活。三年过去了,带完了一轮高中,熟悉了教材,熟悉了学生,熟悉了教学流程,适应了教师的身份,适应了教学育人的职责。公开课带来的思考很多,最主要的是我从此认真地投入,真正感悟到了语文教学的快乐,营造活泼而富有生机的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引领下,自主阅读欣赏名篇名作,而不是僵硬地只知道学到那些篇章。有许多语文篇章是非常优美的,字字珠玑、句句玉润,感情真挚,我就动情动容地泛读给学生,学生捕捉我的感情,专注地跟读、齐读,然后在融入自己的理解开始美读,我们一起捕捉到美文中朦胧的但又清晰的可深深打动心灵的意境。我让学生写周记,对学生的周记认真批改,在学生们的思想涂鸦后留下自己的意见,或指导或劝诫或鼓励或批评,当学生的灵性展露出来后,我不是嫉妒,而是深深欣慰,为他们的进步而骄傲,在批改周记的过程中,始终和学生一起在精神园地里采撷奇葩,共同灿烂。我注重学习和总结,借鉴与创新,在实践中寻求理论支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多方学习别人之长,结合教学实际,走出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子。公开课带动了我的教学热没有情,又促进了我的教学能力的成长。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依靠的还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不断创新探究的欲望。

以后又讲过很多次公开课,都很有收获。青年语文教师讲课有很多毛病,比如目标不明,眼高手低,学无遗力,浅尝辄止,照本宣科,缺乏创见,良莠不分,一味肯定,画蛇添足,无端拓展,生硬模仿,贻误课堂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青年语文教师应多向老教师学习,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确定课堂学习和训练的重难点,并将其告知学生,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方式,让更清楚自身知识储备情况的学生本身去确定教学目标,那么目标不明的情况就能改善很多。其次,青年语文教师要在解读文本上仔细琢磨,深钻研,将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他们能够充分发表对每一个问题的看法,加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参与几组讨论并总结学生的看法,如果发现学生的看法有所偏颇时可予以及时指点。第三,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理论知识很多,一肚子的想法,讲课时就会在课堂上游离课文主旨,肆意发挥,无端拓展延伸,冲淡了文本解读,分散了教学重点。青年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讲求更凝练更紧缩,更有重点更有层次,讲公开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方法,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想法都放在公开课上展示,平时的课堂才是主阵地,才是专业成长的根基。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教学与作文的写法灵活指导分析 下一篇: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提高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