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时间:2022-09-14 01:34:05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是保障中国社会经济稳定和公共秩序安定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在公司治理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处理改革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梳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相关策略,进而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改革现状 趋势分析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使中国商业银行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注意到商业银行自身体系稳健经营的重要性。在改革中对商业银行进行了收购、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改制上市等公司治理,但就现状而言还是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若干问题

1.大股东滥用权力

国有股一家独大造成了股东滥用权力的现象。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家作为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东,可能引发大股东滥用权力的行为,如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时,而不顾银行或小股东的权益。由于国有大股东的超脱性导致了大股东权力漠视,公司领导或管理人员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使银行、小股东以及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大股东拥有剩余索取权,委任的政府官员拥有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离,有关政府官员不必承担决策风险,为设租、寻租等不法行为提供了制度空间。

2.内部监督环节薄弱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设置不尽合理,董事会、监理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实际决策权往往被经营管理层所控制,权力层面相互制衡力度弱化。董事会成员大部分由政府提名或是政府委派,这就使各银行在商业决策时,会受到来自政府的干预和牵制。而监事会的约束制衡作用,往往只注重财务方面的监督。实际的问题是商业银行对内部监督重视不够,虽然内部监督约束制度不少,但难以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3.薪酬激励机制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基本薪酬制度为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但总的来说,工作人员的薪酬结构还比较简单,大多是发奖金的短期激励,缺乏中长期的期权、分红制度,导致了商业银行领导或管理者行为目标短期化。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成员或者高层管理者的职位任免有着很强的行政性,人事权力垄断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4.外部治理机制缺乏约束

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机制没有来自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债权市场等外部约束。商业银行占有的市场份额偏大,有着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使商业银行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偏小。由于股权相对集中,我国商业银行很少存在并购现象,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的治理约束有限。存款者与银行有信息不对称行为,存款者有搭便车的思想,缺乏监督银行的积极性。

5.存在贷款偿还风险

中长期贷款值过高表明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绩效考核以及风险定价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我国商业利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各银行的长期贷款居高不下使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加大,在央行取消了贷款浮动上限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利率浮动,估价不同风险确定贷款额度。但商业银行没有独立的风险定价系统,只能延续中长期贷款行为。中长期贷款值的居高不下也受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的影响,因为中长贷款期限在十年以上,而高管的任期却达不到这一期限,所以决策层会更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借此来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突显自己的业绩。而当中长期贷款遇到偿还问题时,接任高管却不承担前任领导的责任。

6.风险评估能力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工作时,没有对应的风险评估体系,不能对风险进行量化,银行管理人员的评价标准比较低,数据累计资料也比较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采用的是内部评级方法即打分法,它根据既定的一些财务指标和特定性指标,让专家判断并设计出每个指标的权重,让评级人员根据打分表打分,相关评级工作人员只对相应指标进行打分判断,然后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评分标准确定信用级别。虽然这种评级方法操作过程简便,但由于使用的是以前的财务资料,没有现金流分析预测,不能反映评估对象在未来真实的偿还能力。

二、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措施

1.引入战略投资实施股权多元化

商业银行尽管可以通过规定的制度,有效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但国有股占主导的股权结构使政府行使权力时,缺乏必要的约束与监督,进而会通过各种方式侵占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对此,要防范政府股东行使权力时的利益侵犯,其根本方法是采用股权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处理国有产权虚置,有利于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另一个方面可以通过股东之间的相互制约,减少政府股东对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侵占。所以积极引进战略性投资者,促使民营企业法人入股商业银行,在严格监管下充分发挥股东的正面作用。在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的同时,还应界定出监管部门的政府股东角色,使银监会具有相应的独立性,防止政府股东对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侵占。

2.加强商业银行内控监督

对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的方法是加强商业银行内控监督制度,提高商业银行的治理改革效率。商业银行内控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同相关领导的业绩内容挂钩,有效构建内控监督制度的考核机制,让各部门参与到这项考核中去,对于内控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奖励表彰内控监督制度严格遵守的部门,批评惩处违反内控监督制度的行为。内控监督体系研究者需要发散思维拓展领域,深入到商业银行的工作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源,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变理论知识为实践经验。

3.优化商业银行薪酬制度

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薪酬制度,可以由商业银行董事会中的薪酬委员会决定,建立绩效业绩为主的薪酬标准。一是实现以员工职务、工龄为基础,向工作技能、竞争力为主的薪酬制度转变;二是提高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透明度;三是实行货币化的薪酬管理制度,减少住房、出国旅游等隐形薪酬;四是注意调整商业银行的薪酬结构,采用长期激励的薪酬方式,兼顾好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与银行资深人员的管理激励。

4.加大贷款偿还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要求监管部门对中长期贷款进行强制性的划分,使之成为次级贷款,在银行方面要有足额的提取准备金,把可能发生的风险映射到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银行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对高端管理人才进行高薪引进,规范商业银行领导者或管理人员的经营行为。

5.完善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与国际接轨,国外的金融理论不断深入国内金融市场。因此,需要有良好的金融管制来规范金融市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要防止因为国内与国外金融业务制度上的差异所造成的管理上的漏洞,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损失。

6.建立动态评估评级体系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对会计信息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使日常业务真实化和高效化。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银行动态风险评估系统,通过动态的金融风险预测模型对金融创新进行预测和预警。做到在金融创新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都能进行风险控制,实时地反映出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及时感应风险的变动趋势,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合理判断,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主动性,让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再滞后。

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趋势分析

1.商业银行国际化

在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方面,积极推进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是必然趋势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必然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高起点、高标准是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外业务的重要原则,选择跨国企业对商业银行参股的方式,加快商业银行在国外发展。

2.银行业务全能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竞争方面,主要受到跨国银行的竞争,尤其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争夺。只有建立全能化的商业银行才能有效的应对竞争。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还没能组建大型的全能化商业银行集团,以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的不够强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对相关业务进行战略调整,组建全能化的商业银行集团,这应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3.业务流程规范化

相比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信息化进程,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网络化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程度也已基本实现,这为业务流程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通过加强对业务风险管理以及技术风险管理,使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有效实施,通过强化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的管理,商业银行从以业务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在开发客户、综合理财、风险防范等相关业务方面,通过优化集成,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因此,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是商业银行业务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4.网上业务个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注重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构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上银行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网络化的重要标志,它主要靠充分利用数据库,内部网站技术,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进行重组,利用互联网进行客户的方便快捷交流,和传统的银行业务相比更加具有后发优势,网上银行业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也备受商业银行关注。

5.核心业务优质化

商业银行应抓住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时机,不断的吸收并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使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商业银行的产业升级开拓道路,使自己的金融服务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在已有金融服务种类的基础上,开发新的金融业务,努力使自己的金融业务更具特色,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产生较高的影响力,以提高中高端金融业务的比例。“大众业务打基础,高端业务增利润”是商业银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主流趋势。

6.金融创新科学化

创新是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内动力。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商业银行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是难免的,但要有效降低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时,借助资产证券化把风险转入二级市场,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之中,通过合理利用金融工具,使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时,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要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把握好创新的度,不要在风险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创新,尽量不触及不熟悉的领域和业务。要充分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思想,学习发达国家预防风险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借鉴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

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方面的调控以及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配合,也需要在商业银行自身方面做大做强。在公司治理改革中所出现的若干问题,必须采用多种措施加以完善,只有努力创新,才能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磊,张彩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公司治理问题探究[J].技术与市场, 2009(07)

[2]刘小玄,王冀宁.新兴小型金融机构的产权和法人治理机制[J].经济学动态,2011(02)

[3]柴瑞娟.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之检视与完善[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0(08)

[4]王千.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5]田锦川.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应对措施[J].中国经贸导刊,2011(02)

[6]王志文,吴雅玲.浅析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2)

[7]王晗,仝书峰.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18)

[8]滕腾,刘键.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分析[J].财会通讯,2011(12)

[9]鲁桐,叶扬.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2011(07)

[10]张国君.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J].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上一篇:对高利贷的信用杠杆研究 下一篇:基于Longstaff期权定价理论的定向增发折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