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利贷的信用杠杆研究

时间:2022-09-29 03:49:13

对高利贷的信用杠杆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高利贷一直是中小经济体的资金来源体之一,虽然会产生众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但是千百年来它却一直保存旺盛的生命力。学术界基于高利贷的研究历史很早,但主要局限于探讨高利贷的负面社会影响。而本文主要是针对2011年爆发的浙江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来研究高利贷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生存现状、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现实原因,并且重点讨论并提出解决高利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建设性方案。

关键词:高利贷;金融体制;信用金融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针对高利贷的总体判断是负面和消极的。但是,笔者基于分析和判断,高利贷同样会有利有弊,正确处理高利贷问题将会产生新的社会财富。

一方面,高利贷是一个危害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毒瘤,它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每年因暴力讨债导致的人身伤亡事件层出不穷,因此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与此同时,高利贷还会滋生人性惰性,高利润的回报率使得争相从事高利贷的人群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好逸恶劳风气加重,这将会抑制社会实质性进步。

另一方面,高利贷也有其积极影响。在金融市场出现以前,高利贷一直是社会的主要信用形式,它可以帮助难以为继的农民解决燃眉之急,保证其生命的延续。同时,企业在借贷前一定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偿还能力,因此高利贷也便成为中小企业现金流断裂时的救命稻草之一,有利于企业缓解流动现金不足,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利贷的生存现状

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低谷,作为世界重要经济力量之一的中国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拉动内需以摆脱经济危机,中央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如今因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而导致社会流通货币急剧扩大,因此操作利润丰厚的高利贷便有了发展契机。一时之间,高利贷横行于中国大江南北,其中以浙江温州最为典型。2011年9月份爆发了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一个又一个的老板抛下企业,抛下员工,带着上亿的资产纷纷逃避。譬如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负债20亿元出逃,胡福林出逃引发的债务链断裂,涉及近万人、几十家企业,信泰上下游企业无一漏网,由此引爆温州企业界一次大地震。温州老板出逃避债事件也由此迅速登上了国内外财经媒体的头条。针对“跑路潮”,国内众说纷纭,各唱各的调。调子虽然不同,但是对于造成温州企业老板“跑路”的首要因素,则是直指目前正在全国各地越刮越烈的民间借贷的“高利贷”邪风,因此,高利贷发展盛行并且趋势短期内不会缓和。

二、高利贷产生的原因分析

1.历史根源

借贷取息之事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其发展是从春秋和战国以后开始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高利贷,又名大耳窿、地下钱庄,昔日主要在街市放数。当然,也存在相当农户因为农业生产向地主或放贷者借高利贷,自古以来,中国的农村高利贷规模相当庞大,高利贷历史渊源很长。

2.现实原因

(1)高利贷市场需求旺盛

当下我国民间对高利贷的需求市场大,以农村和中小企业最为典型。第一,对农村来说,由于各国有银行相继退出县域领域,只有信用合作社可以提供贷款,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银行和信用社为避免“坏账”,在放贷时往往倍加小心,又加之部分借贷者信用意识差或还贷能力弱。基于风险,信用合作社一般都会谨慎放贷。第二,相对于银行贷款,高利贷借贷条件和手续约束力较弱,借贷时间没有银行要求严格,往往可以拖延几天或进行续贷。因此,农民更倾向于高利贷借贷而不是银行贷款。第三,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几乎大部分中小企业游离于正规的银行融资之外。商业银行基于风险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查非常严格,譬如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及利润率等一些列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并给与相应信贷额度。但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往往深受生产规模的限制,贷款难度大。并且证券市场上的融资更不现实,虽然创业板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平台,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注册资本和年利润率等方面都达不到相应要求。

(2)有充分的供给空间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很多有头脑、善于抓住机遇的人群先富起来了。又加上通货膨胀继而增加,相对于银行利率而言实际利率为负,储蓄的货币实际都是在贬值。而在当前中国金融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的投资渠道相对有限,加上人们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并且又不甘于看着手中的资产不断贬值,因而把眼光投向传统的高利贷活动,高息放贷,以获得资本保值增值。

(3)极高利润的有力驱使

高利贷的利息一般至少是20%,有的甚至达到100%到200%,人们常说的驴打滚就是把利息在计入本金中实行利滚利,年初借几百元的年末时可能要还到上万元,这巨额的回报是其他一般投资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高利润的回报受益使得高利贷生命力旺盛。

3.高利贷拥有金融生长空隙

(1)金融矛盾

我国资本的分配是倒置的,一方面,银行争相向大企业放贷,这是基于大企业经济规模大,还贷能力强,并且信用度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迫切向银行申贷,但银行却置若罔闻不愿救助。这样就为高利贷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无论国家怎样鼓励银行支持中小企业,靠国有垄断盈利的银行粗放经营机制不改变,高利贷市场就会始终猖獗地存在。

(2)金融漏洞

第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和金融环境的不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高利贷提供了生存土壤。第二,借贷机制和信用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的金融运营问题也将为高利贷提高充分的生存空间。

三、高利贷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1.政府积极引导和规范

政府应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营造民间金融运行的法律环境。加强主导并制定民间金融的利率制度,适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引导民间金融正规登记,合法经营。

2.完善中国的金融体制

银行应改变其传统的粗放经营机制,合理分配资金的贷款去向,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限制,实地考察企业的运行状况,对陷入困境的但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给予帮助。在证券市场上,改革规范创业板市场,使创业板市场真正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

3.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提倡信用金融

加大力度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以有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严厉整治金融市场混乱和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现象,加大经济参与者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躲避信用责任的成本。基于中国目前面临着普遍的信用危机,从政府,企业到民间,信用建设都被有意无意的忽略,而不守信用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加上金融建设是经济建设持续进行的重中之重,金融信用危机带来的危害也就更为深刻。因此,积极有效加强信用金融建设变得十分重要和十分迫切。

第一,完善诚信法规体系。比较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为信用金融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加大金融环境的信用建设一定要立法先行,这样才能保证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

第二,理顺统一征信平台。金融市场的一大弊端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此必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打造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同时加大区域诚信规划,发展资产评估,资信调查,评级公司,信用担保等信用中介体系建设力度。要形成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主干,加快整合各部门分散的信用信息,以实现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共享并监督。

第三,加强金融市场的信用监管。加强中央银行、国家银行业监督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加大国家证监会、保监会对证券市场及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实现健康有序的市场金融的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高时刚.高利贷在中国的历史起源与发展问题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2010(5)

[2]乌云.浅析农村高利贷盛行的原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7)

[3]沈长丰.论后金融危机时代铜陵市房地产业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上一篇:金融资源的区域流动与产业链发展的相关分析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