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兹涅茨收入分配说看居民收入差距

时间:2022-09-14 09:48:09

从库兹涅茨收入分配说看居民收入差距

【摘要】库兹涅茨收入分配假说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问题提出的,认为发展中国家在早期经济增长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拉大是必然的,而这种差距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自动弥合。这一假说在逻辑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特殊情况却对这一假说提出了现实的挑战,解决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迫切要求我国政府的有效作为。

【关键词】库兹涅茨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一、库兹涅茨收入分配假说阐释

收入分配问题是世界各国的一个敏感的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问题更是经济学家高度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只有国家收入分配状况改善,收入和财产的不平等程度下降,贫困人口减少,才能达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变化情况中得出规律,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会经历这样一个收入变化规律:即在经济增长的早期(贫困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后期阶段(富裕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库兹涅茨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判断:

1、发展中国家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目标。在经济增长初期,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目标是鼓励自由竞争和资本积累,结果造成收入不平等扩大,只有少数人变得富裕,而大多数人可能变穷,这时政府一般不会去过度干预,同时政府也因为财力不足而无法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到经济发展的后期,政府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稳定,缓和阶级矛盾,而且此时政府的财力也相对充裕,就能比较好的进行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比如解决低收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2、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有着不同的劳动生产率,这种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会形成较大的收入差距,而且这种收入差距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早期过程中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初期,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也会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情况直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化,传统农业变成现代农业时才有可能逐步消失。

3、发展中国家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局限。经济发展早期,人们受教育水平的程度低,人们之间的劳动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差较大,导致收入不可能平衡。同时,由于人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社会事务参与的程度也低,往往不能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在经济发展后期,教育被普及,劳动者整体的知识水平大大提高,个人之间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差距缩小,收入差距也就自然缩小,而且这时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和能力大大提高,也会争取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督促政府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

基于此,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假说的政策含义是:收入分配拉大是发展中国家早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一个基本规律。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这种扩大的收入差距就能自动弥合,政府无需干涉过多。而且,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正是这种收入差距,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特殊性

库兹涅茨收入分配假说使人们有兴趣长期验证它,它也曾得到大量的研究支持,但也有研究否定了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假说,特别是人们认为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收入不平等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恶化了。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情具有鲜明的特色,情况更为复杂,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尤为特殊,带有浓厚的时代和阶段色彩,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所以二者都具有同样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特殊性对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假说构成了现实的挑战,其政策含义也受到了现实的置疑。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呈明显的金字塔形状。富者和中等收入的人口相对偏少,低收入人口数额巨大。从国外的一般情况看,居民收入分配是两头小,中间大,即最富裕和最贫穷比例很小,而中间的比例很大。而中国的人口中由于农村人口占到60%以上,农村人口绝对数在8亿以上。农村除了部分的富裕户和富裕地区外,大部分人收入都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目前城市就业压力巨大,显性失业和隐形失业的人口均在增多。而我国少数群体,确实先富了起来,一些私人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各类明星、某些特殊专业人员等人收入不菲,年收入10万元到数百万元,个别突破千万元。

2、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决定下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收入结构由原来单一的工资收入拓展到其他多种收入;居民储蓄和投资能力的增强,扩大了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来源,成为个人收入分配中愈来愈重要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居民财产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02年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差距情况是,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而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51,远高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2。而造成居民财产差距扩大的原因,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关,例如,居民家庭所拥有的住房差异,会在一定情况下转化为财产差距,又如由于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别,企业产权的拥有与否等等都会造成个人收入分配和家庭财产差距的扩大。

3、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困难,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在转型过程中的工业产品对全球扩张,人口流动又没有人为的城乡壁垒障碍,农村人口主要向大中城市实质性转移(改变居住地),这样工业化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强,第三产业发展的很快,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快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良性循环。而我国一方面人口规模大,土地资源奇缺,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多;另一方面,我国又人为地设置了城乡壁垒障碍,转移主要依靠乡镇企业和农村中的非农产业的就地转移,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实质性转移很少,造成工业化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带动小,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其直接影响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

三、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迫切要求政府作为

我国有自身的特殊国情,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也带有自身独特的因素,库兹涅茨收入分配假说无非是告诉人们一个逻辑上的道理:在早期经济增长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恶化是一个必然,以后便能自动弥合,政府在经济增长初期不必对居民收入分配的恶化干涉过多,但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过大差距却有着十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它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强大的破坏作用,甚至导致已有经济发展成果的丧失;另一方面,它会影响到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破坏改革进程。毋庸置疑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仍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政府作为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是社会正义的象征,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政府都负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市场经济带来的外部效应迫切需要政府作为,解决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我国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一个法制与规则严明的社会,收入分配可以是不平等的和不平均的,但万万不能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我们难以保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到完全的公正与平等,但是作为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显然应该是公平和公正,特别是对于公众的代表者政府来说,公平和公正更是不可偏废的首要目标,党的十七大也提出要在初次分配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现代市营造场经济社会,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作为配置资源的两个杠杆,必须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职能。其中,市场的目标主要是追求效率的提高和将蛋糕做得更大,而政府的目标则包括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等都是政府作为的重要方面。

2、充分利用财税杠杆的调节作用。健全的财政税收制度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利用好这一有价值的工具对缩小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继续发挥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根据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施行不同的税率,把基尼系数控制在0.3-0.4左右,避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次,实行分地区的财政政策,加大对中西部相对收入较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对东部沿海相对收入较高的地区根据各地实际实行多层次、多领域的累进所得税制度,同时调整税种结构。最后,优化政府财政支出,加大公共工程、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创造出更多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促进中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

3、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作用。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人民生活富裕,人民内部关系和谐,本质上说还应是一种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和谐。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是显性的,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还体现的比较尖锐,加上少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是通过钻政策的空子甚至是不法的手段富裕起来的,使得大部分民众有很强烈仇富情绪和普遍的被剥削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人民内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我国实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国策不发生变化的长期过程中,我们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合法手段、合理利用政策先富裕起来,而在社会转型期大量的相对滞后富裕的民众的生活就要靠社会保障体系来维护。当前,政府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率,推进一体化、多层次、宽口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特别要重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建设、失业保险体制建设,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各类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确保劳动者工资的社会购买力水平。最后,要积极拓展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西蒙・库兹涅茨: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均等[J].美国经济评论,1995(3).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75.

[3]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居民收入差距与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3(6).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2007.

上一篇:诚信规制边界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解放思想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