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时间:2022-09-14 09:30:35

艺术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中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讨论了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案例教学模式;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能力;提升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艺术设计教学应始终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展开。怎样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众多艺术专业教育者所思考的问题。在大量教育模式的探索中,笔者真认为“案例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有着立竿见影的独特优势。

案例式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指在课堂中结合设计案例,让学生亲自参与,对案例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第一,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相对于传统过于理论化的教导式学习,案例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走出了“记理论、抄创意、抄设计”的误区,传统方法教育出来的学生,对常规设计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极为缺乏,更谈不上对设计技巧的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使老师成为知识的导入者、思维的启发者,学生则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加以指引,这些方式既启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意识,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又使学生真实全面地了解当前的设计实践过程,使学生达到实战训练的目的。

第二,是一种参与式教学。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还有很具体的设计理论知识。学习者要将理论与实践不断地紧密结合,才能学有所成。而案例教学模式则很好地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具体设计案例,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设计项目之中,经过参与及思考这一过程,体验到知识的连贯性与实用性。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这种模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原理,又能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第三,是一种民主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它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启发促进。在案例教学模式中“讨论”这一环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均可自由讨论、辩论,彼此都可以自由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观点和理由。通过各种观点及论据表述,让学生对整个创作思路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透彻,从而强化理论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应用。

二、案例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就学生而言,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自主学习与实践的环境,给学生留有更多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二是能够克服传统式教学的缺陷,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从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入手,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既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又有利于学生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时兴的教学手段,有着独特的教学程序。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开展应遵循以下环节。

1、提出案例

案例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取决于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案例准备。艺术设计教学案例要遵循针对性、实用性、典型性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生活常见的设计类别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典型案例,为开展案例教学取好“材”。如海报设计课程,学生对充满年轻活力的宣传类海报颇为感兴趣, 诸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 这类设计案例,非常符合他们青春激扬、充满激情和创意的设计思维,这样一来,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尤其高涨,设计出来的作品也非常理想。由此看来,选择恰当的案例,是取得案例教学模式成功的第一步。

2、分析讨论案例

提出案例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前提,分析讨论案例则是案例教学效果好坏的决定性环节。首先,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市场调研,并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初步指出案例问题及分析思路。根据市场调研的相关信息,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细致的归纳,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案例问题的解决思路,并做出详细的分析报告,以幻灯片或表格形式呈现。其次,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讨论。组织讨论时,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及时引导,使课堂分析讨论始终围绕案例进行,不偏离主题,注重讨论实效,引导案例分析,讨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3、提出设计方案并论证结论

提出设计方案并论证结论是艺术设计案例教学的收关环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学生根据分析讨论的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创意,结合各种设计技巧,最终设计出合理方案,并制作效果图展示。教师根据展示效果进行评定,总结讲评内容一般包括:一是总结讲评小组和学生发言讨论的情况;二是归纳总结学生分析讨论的正确的观点,指出认识误区;三是布置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根据分析讨论和总结讲评的情况,修改完善案例分析报告,或者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所反映的问题,结合学生教学实践过程撰写学习心得,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案例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提出案例、设定条件、组织课堂、引导讨论。事先向学生布置题目,要求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在项目参与和教师指导中学到知识、锻炼才干。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案例的讲解来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总结提炼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即从案例推导出理论。另一方面根据理论知识安排合适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即用案例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是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强迫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假设学生作为实践者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还必须要组成学生小组,使学生感到上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必须全力以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用启发性、提示性的语言帮其渡过难关,在总结中一定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并通过案例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教育与学的目标。

3、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在团队合作基础之上,充分施展自己的个性和思想,锻炼协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

4、重在分析和讨论,不做正确与否的评判

在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不应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同学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有时为使学生对问题讨论得更加深入,故意出难题,在所展示的案例中把必要的条件去掉,让学生提出假设,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明白只要具备一定理论依据,能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表达准确,就能得到肯定。

总之,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播艺术理论,还要肩负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案例教学将部分真实设计案例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一段相对短暂的时间内接触到一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驾驭、吸收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这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案例教学同启发式、讲授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确保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务实[M].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6.65.

[2] 王玉芬.案例教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118-119.

[3] 吴尚君.现代设计教育中教学实践课程改革新探[J].装饰,2002. (8).55- 56.

[4] 邱志涛.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理论探讨[J].装饰,2003.(2).71.

【作者简介】

崔俊杰(1981-),男,河南省新乡市人,现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互设计.

上一篇:浅谈学生篮球教学战术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谈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