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浅见

时间:2022-09-14 08:47:14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浅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可见激发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的。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要时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他们借助已有的语文阅读知识去预测未知,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进入阅读。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真正的实现由“要我读”为“我要读”,为高年级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静心来阅读文章;其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再次,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最后,阅读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或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或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旁批(语),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兴趣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交给学生正确进一步引导他们爱读、会读、读好、有收获。其方法有:

1.浏览法

就是学生对所读的文本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的快速地观其概貌。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文字信息处理和消化。

2.精读法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优美,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把这些作品为范本,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略读法

一般地,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要求学生阅读有关书(报)的篇章或部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摘抄旁批

就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对文本的精彩片段、重点、难点部分着上记号,作出旁批。为今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文字积累。

5.写心得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提高。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或赞美草原的歌曲,创设情景,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佳句,读出感受,读出感情,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的触景生情,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领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也有很大的裨益。

五、读说(写)结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老师的耳濡目染下,渐渐地学生也就有主动读书的习惯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或学生的需要适时举行一次的故事演讲比赛或即兴习作比赛。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畅所欲言,交流读书的收获。学生可以朗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谈谈自己读完某篇文章后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一篇文章谈谈各自不同的见解,还可以向大家推荐好书。读与说(写)相结合就让学生通过读书或习作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让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总之,教学无定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教师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支持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地相信他们,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法辅导 下一篇:“流动时代”怎样呵护“留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