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法辅导

时间:2022-10-28 11:35:55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法辅导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不仅对当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一、培养学生分类自学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进行分类自学辅导教学要扬长避短,并注意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条教学原则。自学分类辅导教学既保存了班集体,又保存了个别化。这样就做到了班定步调与自定步调相结合,在保证学生的共同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2.“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

掌握“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需要教师在教材上下功夫,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时中间30~40分钟内对照阅读提纲专心自学。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也会相应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辅导,就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着手,使学生形成求知欲,从学生自身方面来提升数学课程辅导的效果。其次,在初中学生年龄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新鲜事物以及生活中事物作为课题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课堂辅导模式的开展,使学生在贴近现实的问题思考中对知识的记忆水平更为牢固。

2.从教学辅导学习过程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建立在对以往经验联系和实践的基础上,数学课程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初中学生初次接受到具有专业化规范的数学知识,很难通过以往的经验对数学概念模型进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经验的转化来做到学生对知识模型的理解,以课程实效性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最主要动力。

三、指导学习数学的方法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语言表达,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二是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三是要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机制是否建立起来。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

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

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的各种因素。

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

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

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五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五类教学之中。因此,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数学学法指导的核心。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要尽量做到转变观念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法互动交流平台,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 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