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8-05 02:55:29

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一旦被激起,便会引起愉快、紧张的情绪,产生参与其中的愿望以及主动的意志去努力地进入到学习中去。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只有当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真正产生了兴趣,求知才会成为他们迫切的愿望与自觉的要求,唯有如此,初中思品课教学才能进入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天地。本文对如何激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兴趣;生活化;活动型实践课;成功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知的欲望激发起来。”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同样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所以,兴趣对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并对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思品课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说教意味较浓,所以有些老师就例行公事,将思品课上成了说教课、理论课、背诵课,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究其原因,是没有激发起学生对思品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呢?

一、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关注

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出发地,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回归地。现实生活是五彩的、纷乱的,它有着真实性和丰富性,但也带着强烈的不确定性和偶发性。课堂上,无论是知识的概念性建构,还是知识的实践性运用,都要善于将生活作为课堂潜在或显在的背景,在概念性知识与生活实践智慧之间制造认知冲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复杂、精彩的生活,以促使他们进行务实而深入的思考。同时,现实生活还应成为学生的真实课堂。一个小小的物理或化学实验室,就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思想品德学科的实验室就是五彩缤纷的社会,又怎能不对学生的学习提高产生影响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将学生带出教室,参与相关的社会调查,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投身于某些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在社会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思想品德内容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提高,为学生追求更善、更美的生活提供持久的活力与动力。

二、关注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的产生通常是对于国家政策和方针作出的反应,其不仅是对时事的关注,同时也能够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深化。在思品课中对于时事和热点的观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我国的刑法和民法进行分析,将其和依法治国、各项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公民的各项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联系起来。在学生对于热点话题进行关注的同时,要利用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进行思维的发散,在无形之中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三、上好综合实践课

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索性、多样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课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动手“做”出来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的感知经验重组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这些活动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表演创新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这一切,都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息息相关。所以,新课程下的思品课就应该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体现的课,是两者有机结合的课。上好综合实践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要性:即活动应依据目标来开展

所设计的活动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让活动真正为教学服务。

2.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活动内容必须来自于现实生活,这样会让学生更有话可谈,更能活动起来。非常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

3.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要求,明确小组的分工,否则会使学生茫然失措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评价、点拨、引导,使活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而只是单纯地讨论,那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重复现象,而且学生精力不集中,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以及只是内化的时间和过程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既然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就应该把自己讲的时间降到最低限度,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开展讨论等小组活动,让学生有充分思考、表达和争论的时间,不要让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只有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做,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学的“学堂”。 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学习的劳动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随时帮助学生解决。这种交流与讨论的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在感悟中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翁的乐趣。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缺乏主体性、学生对于活动的参与程度不高得等问题和现象。

四、实施多元评价,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需要

学生都有成功的心理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实施多元评价方式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思品课所讲授的知识。

当然,激发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创设各种情境、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融洽和亲近师生关系等等,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够搞好初中思品课教学,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大方面,并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无愧于一个思品课老师的光荣称号。

上一篇:浅谈如何利用互动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开展作文朗读大比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