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的措施

时间:2022-09-14 04:59:08

浅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的措施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一改传统的教材呈现方式,不给学生讲解,放手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验文章的美,让学生的阅读成为美读,在美读中体验,在美读中感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

关键词:阅读质量;阅读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26-0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关键和根本。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历来是专家学者和语文老师共同探讨的一个永恒话题。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教授曾做过精辟的论述"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实践,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可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肩负着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呢?

1.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美

让学生充分地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主动积极地思维与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真正体现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的好文章。如《枫叶如丹》、《绿色千岛湖》、《白桦林的低语》、《三峡之秋》、《黄河之水天上来》……这类文章无论是描写的景物,还是使用的词句,都非常优美。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这一步,就可能使学生在老师繁琐的分析讲解中失去自己独特的理解,就会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时,应一改传统的教材呈现方式,不给学生讲解,放手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验文章的美,让学生的阅读成为美读,在美读中体验,在美读中感悟。如教学《枫叶如丹》一课时,我这样问学生:课文讲的景色十分壮美,同学们,想欣赏吗?学生回答后再问:读读看,你有什么发现?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学生独特的情感就会因为各自不同的选择而得到体验,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了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此睿智的人生哲理和内涵,大可不必再由教师讲解分析,完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受到美的熏陶。

2.提高学生阅读发现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那些令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愿意去接触的课文,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产生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有些则不尽如学生意。此时教师就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放手让学生去选择,确定阅读的内容。如《体育颂》、《分一半掌声给她》、《手拉手》……这类课文,不管是教材规定为教师讲读还是学生独立阅读,只要是学生需要的,老师就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探索。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例如,学生学习《母亲的纯净水》一课。由于这课讲的内容与学生平常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此时只作参与者、引导者就行了,然后给学生时间去比较自己的发现与课文的叙述之间的异同。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情感体验和审美热情得到了激发,学生就能满含激情的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学得轻松满意,教师减轻了教学强度,教得也挥洒自如。

3.强化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

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强化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教材中那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小英雄雨来》、《黑孩子罗伯特》……教师应该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不应面面俱到,为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而浪费大量的精力。要让学生快速地粗略读课文,先了解提供了哪些信息,再阅读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最后做仔细研究,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如《小英雄雨来》一课,内容多,篇幅长,要让学生把所有学习内容都作为重点是不现实的。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在粗略读的基础上选择出想学的部分,再深入地研究。这种做法,既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又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浏览能力,为提高学生从阅读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4.培养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能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如我在教完《长江之歌》后, 抓住学生急于想见到长江雄伟壮观景象的心情,借助电教媒体,播放有关《话说长江》的录像。伴随着惊涛波浪的雄浑画面,把长江的美丽和惊险展现在了同学们的眼前,同学们对长江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深刻领悟了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这种拓展弥补了学生生活积累的不足,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注重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以及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全方位的提高阅读质量。

上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途径分析 下一篇: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水平的教学探讨